国际传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2023年12月19日 10: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19日第2797期 作者:曾江 范德臣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曾江 通讯员范德臣)11月29日,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与中国国家版本馆联合举办的“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研讨会在西南大学召开。与会学者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更好地为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推进跨校际多学科国际传播力问题研究。

  中希文明交流互鉴对解决人类文明冲突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与会学者认为,学界应围绕当前中希文明交流的热点难点问题,携手开展更多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研讨,当好中希文明的研究者、讲述者和推动者。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表示,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中国国家版本馆与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不仅有着相同的目标和愿景,还有着成功的合作实践。今后中国国家版本馆也将与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展开更为紧密的合作,励精笃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表示,西南大学将与各共建单位一道,守正创新、精诚合作,充分发挥中心的平台性、示范性、引领性、辐射性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然希表示,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重庆是加强国家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未来,希望地方与中心能在学术研究、对外出版、合作对话三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李保海表示,重庆市社科联也将在课题立项、学术交流、社科普及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为推动中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强有力保障。西南大学原副校长崔延强表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自揭牌成立以来就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领导的高度重视。西南大学努力将中心建设成国家级新型智库、古典文明研究高地、标志性文化交流平台以及战略性人才的培养基地。

  与会学者表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途径,要让世界了解中国、重构中国话语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地位,就要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江林昌通过比较中希文明起源发展路径,有力论证了中国存在汉语史诗的事实,提出构建汉语史诗“三大体系”有利于丰富世界史诗理论。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欣提出,开展中国文化外译研究,对增强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