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珩 于桂章:谱写中非智库合作新篇章
2018年09月13日 08: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9月13日第1536期 作者:王珩 于桂章

  智库是软实力的体现,中非智库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受到中非领导高度重视。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出席浙江师范大学在南非主办的“纪念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接见学者代表时说:“我们的非洲问题研究急需培养后备人才。今天来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你们对中非关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你们的研究成果是可以运用到我们国家的战略、外交大局中的。我们国家应该加强在这方面的支持。” 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宣布重点推进“十大合作计划”,强调“密切学者与智库等领域交流”;倡导积极实施“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支持中非学术研究机构和智库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研讨会、著作出版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也强调 “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为新时代中非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中非思想智库领域的深度合作与深入交流提供了新的行动遵循。

  非洲智库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非洲智库发展趋势向好。2018年1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TTCSP)研究成果《全球智库发展报告2017》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全球各地智库总数为7815家,较2016年增加了969家,增长率为14%。非洲智库总数为744家,较2016年增加了92家,增长率为14%,数量回暖,影响力也有所提升。在全球智库前173名中,非洲智库占16席,占9.2%,名次有所提升,其中位于南非的非洲争端解决中心(ACCORD)全球排名第38位,也是自2014年以来非洲国家智库再次进入全球智库排名前40名。非洲智库研究领域涉及国防和国家安全、国内经济、教育政策、能源和资源政策、环保政策、外交政策和国际事务、国内卫生政策、全球卫生政策、国际发展、国际经济政策、科技、社会政策、透明度和善治、食品和水安全等。

  非洲智库发展面临挑战

  2014年2月3日,首届非洲智库峰会在南非举行,主题为“智库和非洲的转型”,由非洲能力建设基金会(ACBF)、安全研究所(ISS)、智库和民间社会计划(TTCSP)以及非洲领导力中心(ALC)共同举办。峰会执行秘书Frannie Leautier博士报告说,30%的非洲智库可能会关闭或陷入严重危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TTCSP)研究成果《全球智库发展报告2015》 发表的数据印证了Frannie Leautier博士的说法,2014年非洲智库数量为618家,较2013年的758家减少了140家,降幅为18%。该项目组还根据过去14个月以来的评估, 认为非洲受食品和水源短缺的影响日益加剧,同时也处于智库危机之中。因此TTCSP在《全球智库报告2017》中强调了两个最紧迫的议题:正在逼近的全球食品及水资源安全危机,以及非洲智库的可持续危机,并指出,智库必须为解决这些困境发挥作用,并呼吁全球行动。

  非洲智库开始积极探索新的转型与发展之路,每年举行一次非洲智库峰会。2015年4月6日,第二届智库峰会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举行。2018年5月9日,在摩洛哥巴拉特举行了第五届非洲智库峰会,主题为“深化专业知识与增强可持续性:深入了解非洲智库面临的当代挑战”。峰会推动了非洲智库间的合作不断深化,逐渐联合发出统一的非洲声音。

  中非智库合作开启新时代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中非双方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在此推动下,2010年开始实施“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支持中非学术机构举办国际研讨会,开展有关非洲形势和中非关系的重要课题研究,资助中非学者进行双向访问交流,取得积极成果。2011年9月,经中国外交部、商务部批准设立的中非智库论坛为中非知识精英搭建了沟通的重要桥梁。2012年,中非智库论坛被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并将此作为中非民间对话的固定机制,每年在中国和非洲各举行一次。2018年7月5日,为期2天的“中非智库论坛第七届会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顺利闭幕,作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主要配套活动之一,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对非研究,增进了中非了解,扩大了双方共识。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维克托·希科尼纳(Victor Sikonina)表示,论坛让中非之间明确了共同的关切,尤其是双方优先考虑的领域。历次智库会议确定了中非合作的诸多起始点,画出了中非合作的路标,帮助彼此进一步审视相关的合作道路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为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撰文评价中非智库论坛强化了中国在非软实力。

  从国际层面看,金砖国家间已经建立起“金砖国家大学联盟”“金砖国家网络大学”“金砖国家经济智库”这三大智库合作平台,将在经济发展、能源、计算机科学、人才培养、金砖国家研究等方面展开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等平台也将进一步推动非洲智库国际化进程,促进中非智库合作与思想交流。

  深化合作内容 完善合作机制

  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时代,作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之一——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与促进中非思想交流与智库合作,恰逢其时,意义深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推动。

  首先要提升认识,加强中非智库合作的战略性和计划性。近年非洲智库影响力提升迅速,参与全球治理的程度越来越深,在推动非洲经济发展与地区一体化进程、解决非洲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实现智库“二轨外交”、促进中非文明交流与思想对话等方面发挥作用明显。要强化对非洲思想智库的研究,深化认识,了解其发展趋势,把握非洲知识精英成长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推进中非智库合作交流。要根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之一的国家对非政策文件,进行战略规划部署,邀请相关智库、专家研讨行动方案,出台中非智库合作三年规划和实施细则。要充分发挥双方智库职能,共同致力于中非关系战略研究、政策建言、舆论引导、人才培养和公共外交,以全球视野、非洲情怀和中国特色,统筹规划中非智库合作,扩大交流,提升智库对中非关系可持续发展、维护中国在非洲日益增长的利益的贡献力。

  其次要深化合作内容,加强中非智库合作的思想性和独立性。2013年3月25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金砖峰会”,首次将金砖国家思想智库的建设及发展中国家的思想自立和自主价值观的重建问题设置为峰会的重要议题,表明亚非国家已经日益意识到思想自立与知识创新的重要意义,为中非发展合作开辟了一个更具战略意义的新舞台。因此,应重视影响非洲研究的有关学术与基础理论问题,从知识建构、学科发展和原创力提升方面,提高研究水平以及和世界有关各方的学术与思想对话能力。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可关注中国发展经验研究与非洲脱贫问题研究,中非教育合作、人力资源合作研究,尤其是非洲本土人力资源合作研究。加强中非智库+媒体合作,提升中非智库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以及中非和平与安全事务合作等。可深化开展合作研究、建设(数据库、博物馆、各类基地等)、展示、培养人才、翻译出版、举办国际论坛或研讨会等。还可以尝试互设文化中心、建立智库海外分支机构、“中非智库联盟”等,形成研究合力,讲好中非故事,加强中非思想界的相互认知,从思想与决策咨询层面缩短中国与非洲的距离。

  再次要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中非智库合作的机制化与规范化。学术与思想的交流有助于中非以高层的政治性交往为主转向注重民间的人文性交往与高层交往并重的综合、全面、健康、扎实的中非关系。现有的中非智库合作机制与平台还远不能适应需求,应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提升,进一步扩大中非智库合作与交流的规模和层次,在中南非高层次人文交流机制基础上推广建立更多的中国与非洲国家人文交流机制。重点推进“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增强版非洲研究智库专业化建设项目、中国智库“走出去”等项目。此外,从事非洲研究、赴非洲调研具有特殊性,国家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适当简化外事等审批程序,提升赴非洲国家留学、调研的补助金额,增加名额等;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改变出国审批难、回国报销难的局面。同时还要注重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全方位推进中非智库交流和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面向时代命题,中非将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思想智慧和能力水平,携手并肩、深入合作,积极构建起中非学术共同体、思想共同体,为新时代中非关系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和智力基础,为中国与非洲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