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自觉角度把握“红船精神”的内在逻辑
2020年06月30日 10: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30日第1956期 作者:彭冰冰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展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先进性之源。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有助于我们从深层次上去把握“红船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民族文化自觉:“红船精神”形成的历史逻辑

  “红船精神”的形成离不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1840年鸦片战争后,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各阶级阶层都表达了他们的文化理想和主张,自觉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历史证明,这些文化主张都不能把中华民族带出困境。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迫切需要进行新的文化选择,探索中国的出路,从而完成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十月革命的炮响给先进分子以巨大的震动和警醒。与西方传统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无意于构造形而上学体系,而是面向现实,致力于改造世界,是实践的哲学。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和实践性,使得它在中国一开始便是作为行动的指南而被接受、理解和运用的。

  从文化心理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亲和性与相通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创造,更需要文化的融合与重构。早期先进分子深受传统文化的濡染,较好地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他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时,会不自觉地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基础。例如,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中国的民本主义思想传统。从器物、制度到文化,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世界、分析中国、改造社会、推动革命的思想武器,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一科学理论适合于中国革命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催生了第一批信仰共产主义的先进分子。百年前,以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寻找救国真理不断探索,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与实践,最终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这些共产主义先进分子将信仰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他们不是躲在书斋里面对马克思主义做学理的研究,而是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创办工人夜校、工会组织、工人刊物等行动来唤起广大工农群众的阶级觉悟,促成了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红船精神”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逻辑。从此,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政党文化自觉:凝练“红船精神”的理论逻辑

  文化自觉是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任何政党要想获得广泛的认同,赢得广阔的生存空间,必须不断发展和创新自己的政党文化。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注重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凝聚力量。回望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正是因为拥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才能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

  一般而言,政党都会通过章程和仪式以及经常性的教育活动,促进政党成员认同并支持其思想理论、政治主张和文化价值。此外,政党还通过舆论宣传和各种政治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自己的主张,以获得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这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红船精神”的概括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完成的。2005年,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际,嘉兴南湖区开展了如何弘扬“红船精神”的大讨论活动,并向社会征集有关“红船精神”的表述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得知后,充分肯定了这一活动的意义,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他首次对“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进行了科学阐述。2017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了上海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再次阐述了“红船精神”,强调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选择这样的时间节点来进行这样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政治行动,其目的旨在向全国人民宣示,中国共产党将不忘建党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这充分显示了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总之,文化自觉影响一个政党的前途和命运。“红船精神”的理论概括,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构建自身精神体系的文化自觉。

  个体文化自觉:弘扬“红船精神”的实践逻辑

  面对传统文化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选择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理想。“红船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伟大情怀、崇高理想和历史担当的集中体现。近百年来,“红船精神”承载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不怕奋斗。

  任何文化传统都需要在传承中赓续和创新,为个人和民族的内在精神提供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在各种名利诱惑下,在各种思想纷扰下,有一些共产党员忘记了初心,放弃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丢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要时时以“红船精神”检视自己,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共产主义信仰本质上是实践的,它不是凌驾于现实之上的一种虚幻的价值预设,而是一种不断改变当下、超越现状的实践运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说,“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夏明翰等无数的革命先烈正是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共产主义信仰,充分表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任何理想的实现都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承继的是历史,立足的是现实,面向的是未来。在新时代,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从“红船精神”中汲取思想力量,坚持以“红船精神”为价值引领,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大思政视野下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嘉兴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