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唯物主义科学观
2016年12月06日 08: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2月6日第1103期 作者:赵晓磊

  恩格斯曾说:“没有一个人能像马克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每个科学成就,不管它是否已实际应用,都感到真正的喜悦。但是,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有意思的是,一些历史唯心主义者也高度赞赏科学的力量,并高扬科学的大旗来为自己的政治经济理念开疆拓土。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内学者却对高扬科学大旗的态度不以为然,甚至冠以“科学主义”进行批评。这些批评对于把科学加以神话和迷信的做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其中突显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科学观的差异则有必要进一步加以分析,以澄清其本质区别。

  虽然历史唯心主义可以对于科学的创新和发展持肯定态度,但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对照,二者隐含的逻辑有着本质区别。这个区别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从何而来?二是科学技术与人民大众有何关系?这两个区别从本质上区分了评价者的不同立场。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天外来客,是“飘在天上的ideas”,与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关系。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卢卡斯(Robert Lucas Jr.)认为,创新来源于上天,想法(ideas)在天上飘, 人们的大脑捕获了这些想法,才产生了创新。对于类似的观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甚至被他在观念这一名称下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历史唯心主义的“科学观”把“点子”看成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与历史唯心主义不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科学技术不是天外来客,不是某个精英“奉天承运”的结果,不是天才头脑里凭空捏造出来的结果,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只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毛泽东说得好:“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科学技术究竟是少数精英的思想专利,还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成果?这个问题与上一个问题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换言之,如果人们认为科学技术来自于“飘在天上的ideas”,那么就会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少数精英的思想专利;反之,如果把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看作是社会实践的产物,那么就会把科学技术看成人民群众的智慧成果。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科学技术只是少数统治阶级、知识精英们书房里的思想专利,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从根本上讲,科学技术绝不是少数人书房里的思想专利,它与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这个必然联系,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全方位影响,更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本身就为科技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社会实践是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源泉,亿万人民群众才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体。那种把科学技术与普通民众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其实是把科学视为高高在上的精英的专利,把技术视为少数人才能享有的奢侈品。马克思曾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所说的“实践”,被毛泽东定义为:“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

  某些学者用历史唯心主义的逻辑来反对“科学主义”,这种“反对”之所以有待商榷,就在于其中隐含着一个前提:他们把科学技术看作是精英的思想专利,把劳动人民与科技的创新发展截然对立起来。他们虽然反对把科技加以神话的做法,但由于反对者的出发点是唯心主义立场,结果这种“反对”最终落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陷阱。站在一个错误的立场来反对错误的结论,结果反对“科学主义”往往陷入了反对科学知识的窠臼。

  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那种把科学神秘化、精英化、奢侈化的“科学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恩格斯说得好,“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马克思主义要反对的,恰恰是那种把科学技术视为精英专利的“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技术的态度,马克思主义要反对的,是那种把知识、科技视为“飘在天上的ideas”的唯心主义神话。反对“科学主义”没有错,但是,如果站在历史唯心主义的逻辑和立场来反对“科学主义”,那么这种反对就只能是“反对结果,而不反对原因”。这种所谓的“反对”,把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与科技创新截然对立起来,最终必然陷入“科学主义”狭隘的精英视野而不能自拔。

  有些人一边以民众代言人的身份来讨伐“科学主义”,一边却把广大劳动人民与科学知识截然对立起来,仿佛科学知识天然就是劳动人民的对立面。于是,他们一边高喊着反对迷信科学的口号,一边却把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割裂开来,这种用唯心主义逻辑来反对“科学主义”的做法,与精英立场的“科学主义”相比,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科学观,坚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反对“科学主义”的神话。

  (作者单位: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商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