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对话与交流有助于各方消除成见或误解,增进了解和友谊,进而推动共同应对全球问题和挑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大有裨益。在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中非双方一直在广泛开展有关新时代互利共赢合作的对话,积极交流发展经验,让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成为新时代中非合作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围绕中非文明对话、文明交流互鉴等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贝宁《外交标签》杂志主编阿德约维(Héribert-Label ?魪lisée Adjovi)。
中非合作迈上新台阶
虽然相隔万里,但中国与非洲关系紧密。阿德约维告诉本报记者,中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56个民族和5000多年文明的东方大国;非洲是“人类摇篮”,共有约14亿人口、54个国家,富含世界上大多数已知矿产资源,具有巨大的文化潜力。中非一直携手前行,是发展道路上的伙伴。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支持非洲国家独立,进一步加强了双方之间的联系。同样,非洲国家也大力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1年10月25日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和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发生后,西方国家为了其在东欧的利益而背弃非洲时,中国伸出援手,为非洲发展提供了许多帮助。
阿德约维表示,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和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非合作迈上新台阶。如今,中非之间的合作关系全面涵盖了各大基础设施领域,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同时,双方也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和卫生等领域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合作范围逐步扩大,层次不断提高,领域愈加丰富。中国现已成为非洲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4年来,非洲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中非合作的影响。中非围绕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文化丝绸之路、农业丝绸之路和健康丝绸之路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中国在非洲建设的基础设施主要涉及交通、运输、电力和通信设施,这些项目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在非洲修建了大量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和大型电站。中国还向许多非洲国家提供援助,援建医疗设施、体育场馆和学校。
2023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提出了三项新举措——“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和“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为非洲发展注入新动力。阿德约维表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人才培养都是影响非洲大陆发展的真实挑战,这三项举措不仅能够深化中非文明互鉴,更将帮助非洲实现精神和思想的重建与独立,激发非洲释放埋藏已久的无限潜能。
不同文明可以求同存异
在失去对非洲大陆的影响力和市场后,西方尤其是前殖民地列强的媒体和政客等歪曲事实,试图以各种偏见来延缓甚至阻碍中国与非洲之间堪称典范的南南合作的全面发展。阿德约维告诉记者,某些西方媒体对中国企业在非洲承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抹黑。然而,真实情况是,西方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垄断地位,无法面对来自中国企业的正当竞争。在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基础设施以及农业综合企业、电信等领域,中国提供的专业技术处于技术要求的前沿,其周转时间、价格和付款条件等令许多竞争者望尘莫及。
某些西方媒体鼓吹“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越论”,鼓吹意识形态对抗,认为文明之间存在高低优劣之分,西方的种族和文明处于更为优越的地位。在他们眼中,文明与文化的差异将会导致冲突和纷争,最终“高等文明”甚至会取代“低等文明”。这样的舆论正在干扰政治互信和国际合作进程。对此,阿德约维认为,西方给自己灌输了西方文明更为优越的错误观念,而文明之间的冲突根源并非是差异,而是西方国家的过错导致了许多冲突。西方文明的一种倾向是,不惜一切代价获取利润,维护大企业的利益。阿德约维表示,西方正是以这种“文明”的名义,带来了两次世界大战;这种“文明”助长了奴隶制和殖民主义,并导致了世界各地如此多的种族压迫;同样是以这种“文明”的名义,叛乱和其他恐怖主义活动得到西方资助,以便西方攫取发展中国家的矿产资源。换句话说,这些自称“肩负着文明世界使命”的人远非楷模。面对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面对“人类摇篮”的非洲,他们如何能够作出表率?“人类摇篮”从来都不是世界冲突的根源,却总是在世界重大冲突中受到影响。
阿德约维提到,西方的价值观偏向于个人或群体的私利,追求财富与权力,西方曾以“人权”之名让世界陷入混乱,使其他民族沦为奴隶、使其他国家和地区成为殖民地。尽管联合国每年投入甚多,但国际和平与安全仍然受到威胁。他表示,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与西方的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有提倡待人接物应当做到“仁义礼智信”的传统,“团结”也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西方必须理解,不同文明可以求同存异。如果竞争能让每个文明超越自我,通过有利于科学和人类进化的发现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那么竞争就是一件好事。
阿德约维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维护全体人民的利益特别是保障最弱势群体的利益。在国际上,中国正在致力于建设更加和平、团结、自由的国际社会。如果西方真的想构建一个和平与安全的世界,应当进一步理解中国所提出的倡议,与国际社会其他成员积极合作、为之努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有之义
阿德约维坚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舟共济、扬长避短,符合不同文明的利益。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都是宝贵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这些倡议呼吁全人类团结起来、互利共赢,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战略指引。全人类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有之义。
阿德约维表示,在历史上,其他国家可能由于出现更好的选择而放弃过非洲,但中国始终与非洲站在一起,中国是率先向非洲国家提出合作政策的大国,并且不间断提出长久、持续的合作政策,强调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增进友好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中非合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在此基础上,中国和非洲有兴趣继续增进互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凭借其价值观、优秀传统和绵延数千年的文化,成功应对了发展道路上的挑战。非洲方面,西方列强在柏林会议上决定将其“巴尔干化”,以“民主”的名义对其进行干涉管理,但是这种“民主”没有回应基层人民的意愿,助长了精英阶层的大规模腐败,导致有罪不罚、治理不善。即便非洲在人口资源特别是青年人口资源、矿产资源方面优势明显,其腾飞仍然任重道远。因此,非洲需要加强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助推中国发展的同时推动非洲国家实现期待已久的发展。非洲能够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非能够构建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阿德约维告诉记者,中国对中非共同利益的重视达到了新高度,引领着中非关系发展逐步驶向快车道。无论是此前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三大全球倡议,还是2024年秋季即将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新一届会议,当一系列新倡议、新举措成为一个又一个现实的时候,非洲得到了切实可见的收益,其自主发展能力、现代化进程都会获得更多动能。
21世纪将是非洲复兴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和非洲推动共同发展、友谊长存的新世纪。阿德约维切实感受到,随着中非的团结合作更加深入,中非命运共同体一定会续写新篇章。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