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个坚持”的全球意义
2023年10月09日 11: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0月9日第2746期 作者:[巴基斯坦]阿里·沙阿(Ali Shah)/文 王悠然/译

  和平将战胜不和谐、合作优先于冲突、合作的益处多于竞争等理念,对于消除国内与国际政治矛盾具有实际意义。然而,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给全球带来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人们在这一点上的信念会比现在薄弱得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全球发展、稳定和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强化了世界人民的信心,即人们可以通过国内和国际合作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不被狭隘的零和世界观所绑架。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的国内发展更深入、更成熟,与世界的多维度、多领域交往更广泛、更密切,当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也更自信、更乐观、更专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伟大的中国、伟大的中华文明在持续的复兴和现代化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数代中国人民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的经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对一个宏伟壮丽的未来的想象和憧憬,其基础是所有人获得平等、尊严、福祉、繁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十四个坚持”不仅对于中国来说不可或缺,还可以作为应对地区和全球发展中各类矛盾与瓶颈的行动指南。本文旨在通过简要阐述每一项“坚持”的要义来突出其全球意义。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自己选择的治国理政形式和风格的共识,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确保其在一切主要活动领域内发挥主导作用的严肃态度。一个不严肃致力于为其人民谋福利的治理体系不会追求全面覆盖,即不间断、全天候地多方接触,其中包括人民、行政机构、社区组织、商业机构,以及在国家、市场、社会和家庭之间的跨职能合作中产生的多种实体。无论采用何种治理形式,全面领导覆盖的总原则对于善治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互联互通的行政、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战略组织系统才有能力应对21世纪国家主权、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和平的复杂协调需求。不全面的国家管理方式只能产生低于正常水平的治理模式,只能实现有限的目标,其表现、能力、权威和声望将永远面临被侵蚀的风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了一个国家的领导层区分正确与不正确政策的唯一方法是评估其服务于公共利益的程度。公共利益是领导层需要维护的基本利益,因为国家利益以及其他各类处在一国领导层维护范围内的利益,都以公共利益为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表明,仅承认公共利益是不够的,以保障人民的福祉、改善人民的生活为基础的领导方式才是维护公共利益的正确方式。这条原则基于一个深刻的认识:不采取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法,公共利益就无法得到维护。这个认识在世界其他地区往往被忽视。重视人民才能照顾到人民的利益,一切专断的治理形式都试图采取不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法来构想和处理公共利益。这种人民利益与公共利益分离的现象出现在那些民主倒退的社会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国家治理的核心,杜绝了这样的风险。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改革的持久性。持续改革是一种处理永恒变化的社会应对机制。社会需要不断适应变化,以避免社会组织、形式、过程及其之间的联系和协调路径僵化。深化改革使被改革的事物以及实施改革的一切力量和构成要素都得以更新和可持续。不断加速扩大的改革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是一种发现并解决行政、商业、社会、政治、组织机制和过程中的矛盾的手段。

  “坚持新发展理念”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相关,要求既考虑到中国国内发展的高要求,也考虑到全球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持续转型升级,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等重大地区和全球倡议都表明,任何全面的发展愿景都应尊重本国的客观条件,考虑到地区互联互通互融的愿望和阻力,并关注全球稳定、和平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促进形式民主和实质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宪法保护公共利益不可或缺的保障。公民是本国命运的主人,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现实,“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使一切淡化或无视这一现实的政治计谋不具备实施的可能性。只有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他们的集体创造力才能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处理好阻碍国家进步的各种矛盾,不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全球治理中的过时残余才能被成功地反击和超越。人民当家作主原则使关键的政治和经济决策清晰明了,使公众有机会以新的、更好的形式参与国内政治或对外交往。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治理的各个维度都必须以法律为基础,法治是一切文明社会不可动摇的基础。不平等的社会会选择性、片面地应用法律,使正义的分配偏向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既得利益者和非民主力量。剥削性的规则制定和执行体系会使国家机构空心化,为资源的不对称分配提供法律掩护,助长社会冲突,并使社会衰败常态化,人民将成为主要的牺牲品。相反,依法治理坚持正当程序和无差别、无条件地伸张正义。依法治国的一贯做法令社会各界普遍期望得到公平对待,为日常的广泛合作与协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人们愿意在本国历史上的决定性时刻,自由、自愿地投身于集体目标。法治社会中还会出现有益于社会的创新,中国就是例证。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任何拥护这些价值观并将其落实到日常事务中的社会,必将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这些道德价值观是国家的精神财富,对这些价值观的共同遵守创造了一种基于共同世界观和共同词汇的良性情谊,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互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连接道德领域和实务领域的桥梁,有助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将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一些发展和增长的理由倾向于将人的因素从发展中抹去,使增长仅仅成为一堆技术细节和迂腐的公式。“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醒我们,为什么领导层需要采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促进和维护公共利益。事实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确保政策制定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原则的具体、可衡量、可核查的手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是重大的公共利益,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从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到中高收入以及相关的物质享受和可靠服务,是社会发展迈向更高阶段的基石,更高阶段包括构建先进的社会关系、将高雅文化转化为大众文化,以及相关的艺术、哲学、科学和技术形式。当前我们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某些国家鼓吹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的发展观,而不是面向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民的普遍关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当下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将各种制度之间的辩论重新导向简单而持久的基层问题。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清楚地表明地球作为人类家园的不可替代性。在过去200年的世界历史中,势不可当的全球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给地球的再生系统和再生过程造成压力。长期工业化所致的人为气候变化亟待解决,全世界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采取气候行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准确地体现了这一点。实现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之间的和谐,一方面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全球消费主义文化,但这种缩减不应以停止提高生活水平为代价;另一方面需要解决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的冲突和矛盾,以便主要大国和中小国家能够在实际可行的时间框架内共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将不同的安全领域整合在一起,以加强和深化其中的联系,并管理这些领域的安全溢出效应。全球安全倡议正是从中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将国家安全与全球安全联系在一起。全球安全倡议以一种深刻的认识为基础,即除非所有国家都是安全的,否则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安全。换言之,没有全球安全,就不可能有真正和持久的国家安全。全球安全倡议中的“安全不可分割原则”主张“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不可分割,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不可分割,安全权利与安全义务不可分割,安全与发展不可分割”,填补了国际社会在安全问题上的诸多认识空白。每一个“不可分割”都试图解决国内、地区和全球安全架构中的一个关键漏洞,并使各国难以对这些漏洞无所作为。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明确了政治领域和军事领域的不可分割性。波拿巴主义(Bonapartism)是许多发展中地区欠发达和不安全的原因,历史上也曾是外部干预全球南方民主和自决的关键机制。只有每个国家的正当政治进程保持不间断的连续性,才能确保国内、地区和全球稳定,而这种连续性的基础是政治和军事体系之间的宪法关系。对内破坏法治,往往与对外侵犯国家主权一样,都是有害的。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旨在通过不干涉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治理,果断而和平地追求国家统一、解决两岸问题,来应对扰乱中国统一的历史事件的持续影响。这一原则为其他因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传统强权政治的长期历史而面临类似挑战的国家提供了一个良性的、可行的模式。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显著体现是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主席还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希望建立一个协商、合作、协调多方面努力的全球平台。“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多边协调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指引和驱动力。旧式地缘政治竞争的持续使今日世界分裂,这种竞争源于一些国家执着于过往模式,不安全感根深蒂固。在此背景下,怎样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是民主发展、地区发展和全球发展之间的不可分割性。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调了纪律在政治和管理中的重要性。纪律是法治的良伴,二者的健康发展互为依赖。严明的政治纪律是保证经济、社会、文化和个人纪律的关键。若想提前达成自己的目标,任何组织都不能松懈。国家是负责政治实体和公民健康的最复杂、规模最大的组织,因此不能将其对人民福祉和领土完整的最高责任让渡给其他任何内部或外部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在境内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境外确保全球安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个坚持”反映了不同层面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中国智慧的指导下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工作方法论,也是国家、地区和全球发展的务实和动态议程,并以多层次的商议和协调为支撑。“十四个坚持”的总体精髓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表达和应用,有助于解决当代和平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作者系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政策研究所研究主任)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