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须重视公益教育
2020年04月29日 00: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29日总第1917期 作者:刘坤轮

  中国法学院系的培养方案中,一般都会有公益教育的内容,它通常也被称为公益实践,划归实践教学环节。近年来,公益学分和公益学时的要求日益明确,成为法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由于公益教育所天然具有的道德至高性,对于法学专业进行公益教育,人们一般并不质疑其必要性,但是,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却鲜有人总结,本文意图对此予以说明。

  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需要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中国的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要坚持德法兼修、明法笃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中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内容丰富,其中就涉及公益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德法兼修、明法笃行需要公益精神的培育。所谓德法兼修、明法笃行包括两个基本维度,一为技能层面,另一层则为伦理层面。这里的伦理层面,既包括法律职业的特殊伦理,也包括一定程度的公益伦理,当然,法律职业伦理本身也具有公益性。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曾言,别让你的技巧压过你的美德,实际上就是从伦理层面来讲的。公益伦理的培养主要是要通过公益教育来实现的,法学院系中进行的各种涉法型公益教育,比如法律援助、法律诊所、公益普法等,以及其他公益活动,比如公益支教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进行公益精神的培育,这也正是明法笃行中“行”的所指。

  促进法学院与实务部门沟通的举措

  法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公益教育有助于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法学教育既要实现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要实现价值的塑造。公益教育将法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社会实践,能够同时承载知识传授、能力养成和价值塑造的多重功能,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学生在接触实际的案件时,可以更好地进行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转换,既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标,同时还塑造了对于国家、社会以及职业的价值认同。

  公益教育能够打破法学院系和实务部门之间的体制机制壁垒。法学教育绝不是在象牙塔中的闭门造车,它必须和法律实务部门实现互动。限于制度规定,法学专业学生直接接触法律实务的机会较少,而公益实践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失。学生可以通过普法宣传、法律援助、法律诊所实现和当事人及法律实务部门的接触,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打破法学院系和实务部门之间的体制机制壁垒。

  健全人格培养的要求

  法学专业教育要求学生先健全人格。法学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教育,专业教育的一个弱点在于容易陷入专业之中,陷入技术化的桎梏之中,在生活中钻牛角尖,对世界的看法缺乏宏观视角和大局意识。公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解专业教育的技术化倾向,让法学专业的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法律知识,不仅仅是看到法律条文是什么,还要看到法律条文规定背后的原因,看到真实世界中法律条文的实际运行,做到知行合一。

  健全人格的培养需要与公益教育紧密结合。公益教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他人或为社群进行奉献,在一定程度上,这和弥漫在法律人世界中的商业主义形成对照。美国历史上的水门事件以及中国司法案件中出现的各种司法腐败案件,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法律人公益精神的不足,是学校公益教育的反面例证。因此,法学院系要将健全人格教育和公益教育紧密结合,让健全人格教育能够有抓手落到实处,积极培养法科学生对于他人和社会的奉献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于社会正义的职责。

  国情、民情、社情的实践教学体验

  公益教育能够实现法律实践教育和国情、民情、社情的有效融合。公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让法学专业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和社情的功能。法学从来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条文背诵和逻辑推理,它还要求法律人对于特定国家的国情、民情、社情进行深度的了解,让法律扎根于特定的社会生活之中,使其具有温度。就这一点来说,只有通过公益教育,法科学生才能有机会了解国家的地大物博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真实存在,才能接触支付巨额律师费和请不起律师的民情同时存在,才能够接触冷冰冰的法律和特定社群的乡规民约之间既冲突又互相成就的真实世界。

  法律实践教学要求法科学生必须体验国情、社情和民情。中国的法律实践教学不仅是移植于西方国家的法律诊所,还包括民情体验、社区法律服务、社区普法、公益支教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公益活动。其中一些公益活动看似和法律无关,但却是法学教育必须开展的,其主要的功能在于使得法科专业的学生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对国家特有的民情有所体悟,对基层社会的特殊社情增加切身经验。这样,未来走上法律工作岗位时,法科学生才不会陷入所谓“秋菊式的困惑”,而是能够将法律理论知识、法律技能和具体社会情势融会贯通,真正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贡献。

  综上,无论是从学校层面、国家层面,还是学生个体层面来说,公益教育都是法学院系必须重视的。相信只有通过开展公益教育,法学院系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才能真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