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先钰:推动“法律职业伦理”学科建设
2019年03月13日 08: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3月13日第1651期 作者:石先钰

  ■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法律职业伦理”首次设置为法学专业的10门核心课程之一。 资料图片

  法律职业是指以法官、检察官、律师为代表的,受过专门的法律专业训练,具有娴熟的法律技能与法律伦理的法律事务岗位从业人员构成的共同体。“法律职业伦理”和法律职业道德是可以通用的概念,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进行“法律职业伦理”修养和教育,就是培养法律人的道德素质,培养爱国为民的情怀。

  “法律职业伦理”引领法学学科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视,有多个段落涉及“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例如,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要求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可见,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特别强调法治人才的法律职业道德素养,概括起来包含四层意思:一是把法律职业道德素养纳入法治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促进青年成长进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二是强调“不忘初心跟党走”。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跟党走,他一生都在为党分忧、为党添彩。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发扬光大。三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四是明确法律职业道德体现在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等方面。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我们强调“德才兼备”,如果打个比喻,从产品生产的角度看,一般“德才兼备”人才是合格品,优秀的“德才兼备”人才则是优等品,而“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废品乃至“危险品”。可见,“德行”的培养、“法律职业伦理”的培养,对法律人来讲是多么重要,因为法律人是为党和人民掌握“刀把子”的人,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法律职业伦理”对法律人才的评价具有一票否决的意义。

  “法律职业伦理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法律职业伦理学”是法学理论体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法学一级学科具有指导、引领、整合的作用,还可以把法学各二级学科的知识、理论、法律规定整合到合道德性上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以及法治实践中去。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既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律规范、贯穿法治实践,法律才能契合全体人民道德意愿、符合社会公序良俗,才能真正为人们所信仰、所遵守,实现良法善治。

  “法律职业伦理”的课程地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17年7月20日发布“关于转发《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适用于非法学专业毕业生及法学专业毕业生)的课程设置中,将“法律职业伦理”设置为必修课,2学分。在培养基本要求中强调: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遵守宪法和法律,德法兼修,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循法律职业伦理和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全面掌握法学基本原理,特别是社会主义法学基本原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关于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采取“10+X”分类设置模式。“10”指法学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10门专业必修课,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和法律职业伦理。“X” 指各院校根据办学特色开设的其他专业必修课,包括: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商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证据法和财税法。“X”选择设置门数原则上不低于五门。其中,将“法律职业伦理”首次设置为法学专业的10门核心课程之一。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发布《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强调:加大学生法律职业伦理培养力度,面向全体法学专业学生开设“法律职业伦理”必修课,实现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贯穿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一课双责”,各门课程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又要注重价值引领,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2018年12月8日, 2018—2022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8年年会在京举行。会议认为,法学教指委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推进“新文科”建设、培养卓越法治人才,重点做好八件事。一是加快推进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二是积极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三是积极参与法学专业三级认证工作,四是打造法学“金课”,五是狠抓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六是组织开展系列师资培训,七是推动国标落地落实,八是深入开展调研,提交高质量咨政报告。会议希望法学教指委充分发挥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推动队的作用,带领中国法学教育越走越稳、越跑越快、越飞越高。其中,把狠抓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作为八件事之一,把一门课程提到如此高度,可见,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多么重要。

  上述课程设置对法律硕士培养的基本要求,对法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素质要求,实际上都是法律职业伦理的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候,高度重视“法律职业伦理”的课程地位非常必要。

  “法律职业伦理”学科建设的路径

  “法律职业伦理”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博士层次为例,培养目标是:按照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能够具备坚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和系统的法律职业伦理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司法等领域工作的高级人才。结合上述要求,学科建设的主要路径是在法学一级学科下面增加设立“法律职业伦理”二级学科。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二级学科目录,法学一级学科下有10个二级学科,包括: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军事法学。在法学一级学科增加设立“法律职业伦理”二级学科,在法学一级学科中可以起到统领、整合的作用。具体操作层面,特事特办,立即开放申报,全国首批遴选10个二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此外,还可以发文鼓励在拥有法学(或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一级学科的大学等科研机构增加设立“法律职业伦理”二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