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 纵论仰韶时代
- 郑德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推动者
- 法治中国建设奋楫笃行
- 新发展理念具有世界性意义
- 结构性政策:统筹稳经济与防风险的关键抓手
- 发挥好企业合规对法治社会建设的独特作用
- 积极构建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
- 面向新时代的应急管理学科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报》
对话
-
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设计在文化资源转化、文化凝聚力、竞争优势、跨文化对话以及国家声誉等方面,日益展现突出的价值与功能,尤其是设计所生成的艺术形象建构与国际化特质,正在成为设计领域的前沿话题,也是近年来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社会创新设计教授埃佐·曼奇尼、英国...详细
- 2000多年来,中式建筑保持着稳定性、传承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其形式、风格基本保持不变,辨识度极强,且跨越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以及国家与地区广为传播。中国建筑为何有这些特征?其影响力是如何超越各种边界的?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视频采访了美国知名中国建筑史...详细
- 1月16日是苏珊·桑塔格诞辰90周年纪念日。作为20世纪思想文化的象征、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她的一生与美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历史息息相关。她傲视一切而又焦灼不安,被神化也被误解,被赞美也被诟病。她反抗想象力的贫瘠,拒绝平庸,拥抱思辨与审美,留下了丰富的创作遗产。 详细
- 中国人文社科翻译经历了从“请进来”到“走出去”的过程,这是中国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立足于本土学术话语体系建构,兼顾学术“走出去”,是当前学术发展和学术翻译活动的新阶段、新任务。那么,如何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怎样坚守国际表达中的中国站位?如何理解学...详细
- 11月13日,出版方在南京先锋书店举行了古尔纳作品分享会。其间,江苏作家协会副主席鲁敏、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但汉松和外国文学资深出版人冯涛,围绕离散文学、古尔纳作品中的异质性和后殖民性等问题,与读者一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详细
- 近日,漆永祥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分享了他撰写《燕行录千种解题》背后的故事,并对“燕行录”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