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王侃 郭冰茹 王光东 郭名华 刘杨 王安忆
王安忆是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家,她的重要性,既在于她在不同时期所写的小说作品,在某些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还在于她的笔耕不辍的文学写作,具有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绵延不断的贯穿性。...
-
作者:
曾军
西方文论对“中国经验”的阐释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建构。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的中国经验包括进入中国的“异质经验”、基于人类文明共性的“共同经验”和中国本土的“特色经验”...
-
作者:
王汶成
文学话语研究要以对“文学话语”概念的把握为根基,而文学话语概念的把握又以对当代话语理论的理解和借鉴为前提。文学话语是文学交际活动的所有参与者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和发生相互影响的一...
-
作者:
姚文放
从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到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出现了文学理论趋从于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批评化的后现代倾向,突出了文学研究的实践性、功能性和当下性。韦勒克、沃伦的《文...
-
作者:
刘欣
大陆学界在移译韦勒克的《文学理论》时将institution译为“实践”,使一种“文学实践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陆学界出场,并被不断征引。但“实践”与institution不能完全等同。刘象愚译本...
-
作者:
吴进
柳青的“皇甫十四年”是当代文学“深入生活”无出其右的典范,但其意义不仅在于他的牺牲精神,更反映了20世纪中国文学生态的变化,即伴随着革命意识形态成为主流和当代文学体制的建立,“...
-
作者:
李松 姚纯
作为一种外来的精神文明,基督教参与了现代中国文化的建构,同时,基督教与社会改造以及信仰重建的关系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再现的思想资源。铁凝的《笨花》具有浓厚的基督教意蕴,透视了基督...
-
作者:
李立超
用编撰年谱的方法研究当代作家是将作家置于历史语境中去理解,对其进行历史化。从内容来看,年谱编撰要尽量达到宏博的要求,关注作家所经历的时事,在整理作家的创作活动之时,也要对其经...
-
作者:
方维规
文学在当今的地位和意义已大不如前,其原因在于精神已被当代社会逐渐边缘化。对于文学现状和前景的灰暗叙写,带有对浅薄世道和大众文化的批判。文化研究着力于宽泛的阐释实践,但其研究对...
-
作者:
金健人
在什么都是“诗学”又什么都不是“诗学”的当下,为“诗学”正名具有特殊的意义。“诗学”的含义可以从诗歌到文学、到艺术、再到非艺术,随着语境链条中的移动而变,但“诗学”与“非诗学...
-
作者:
古远清
《华语圈文学史》有独特的文学史观,也使用了一些新史料。但藤井省三生吞活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论”,断章取义引用安德森的论说,没有看到 “文明同化作用”隐含的内核是殖民主义意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