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郭洪雷
毕飞宇是一位非常全面的小说家,短、中、长篇都有优秀的代表性作品。与同时代作家相比,他的作品可能不是最多的,但不同阶段、不同题材,都能拿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佳作。毕飞宇的创作起步于...
-
作者:
刘艳
《小说课》之所以打动人和让人眼前一亮,当然是有原因的。毕飞宇通过带有他自己鲜明个性和个人印记的文本分析的方法,确切说这是他自创的毕氏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来开展文学批评。毕飞宇的...
-
作者:
张堂会
文学和创伤紧密相连,创伤既是文学表现的主题和内容,同时也是文学创作发生的动因。由于家族身世之谜、不断漂泊迁徙的经历、特殊年代下的成长背景等原因,毕飞宇的童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心...
-
作者:
顾奕俊 何平
毕飞宇新世纪短篇小说创作注重于在文本内部构建多股各具合理性的逻辑,这些看似“合理”的逻辑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往往又暴露出“不合理”的一面,从而呈现出“逻辑”与“反逻辑”相互交织...
-
作者:
毕飞宇
作者毕飞宇,小说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 210023)。
-
作者:
梁梅
中国的器物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制作工艺和美学品位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器物美学观建立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以儒道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强调...
-
作者:
李龙生
“道”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本质的精神观念与思想存在;“器”则是一种有形的、具象的、感性的人为事物。“道”“器”关系,就构成了中国古代器物美学的核心范畴,“器以载道”就成为中...
-
作者:
李社教 邱紫华
近年来,“器物审美”逐渐进入美学界的视野,这正是当下美学研究重要的“转向标”之一。从哲学、文字学、美学三个层面来分析“器”的内涵,可以发现,“器物审美”是对人工之物而非天工之...
-
作者:
段崇轩
中国社会正处在剧烈而深刻的转型期,其重要标志,就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与工业科技社会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作为百年文学主流的乡村叙事,逐渐降为支流,城市叙事日益上...
-
作者:
崔志远
具有鲜明地域性的乡土小说之所以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就在于中华民族文化在各地域文化的相互沟通中形成。新时期乡土小说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现代演进中的生动活跃形态,它表现在:其一...
-
作者:
马季
没有互联网这一渠道,就不可能产生网络文学这一样式,而网络文学的内容由最初的作者自发上传,发展到由文学网站根据受众阅读产生的数据划分等级,由此分门别类,进而引导和规约作者,形成...
-
作者:
黎杨全 何榴
网络玄幻小说数量众多,由于故事程式上高度的相似性,其情节模式可以浓缩为“因为XX,主角成为强者”。在此基础上,玄幻小说普遍采用主角不断奋斗变强的升级结构与先抑后扬的曲折法,由此...
-
作者:
张春梅
关于“甄嬛传”,“网文”与电视剧这两种传播介质在时空、人物、线索、叙事重点等方面具有不同处理方式,反映出“网络聚落”的情感结构、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以电脑屏幕为界面、以网络为...
-
作者:
吴伏生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面对浩如烟海的作品与现象,奥尔巴赫与钱锺书均主张以具体可感、具有启发放射功能的文本细节作为出发点,进而深入全面地探讨某种文学现象。深入讨论两位大师在这方面的...
-
作者:
童伟
王艮与卢梭的自然范畴之间并不存在影响关系,但是在早期现代的核心问题直言主体建构上,体现出某种家族相似。从直言主体的内在性维度上看,自然范畴以先验的道德情感、人类共有的怜悯心、...
-
作者:
徐雯瑛 史忠义
邵洵美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诗坛颇受关注,但其仿照波德莱尔《恶之花》创作的诗集《花一般的罪恶》历来却颇受微词。总体而言,二者的两部作品,在对艺术世界的呈现中,颓废与自由并存;在...
-
作者:
王予霞
20世纪美国左翼文学在中国的译介,贯穿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当中,推动了国人对美国文学的整体认知。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中国学界以独立的思想立场,有选择地在反对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