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期刊目录
选择期刊期数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1期目录

热点聚焦 

  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及其风险评估

  李 扬等 摘自《经济研究》2012年7期

  底线公平福利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景天魁 中国社会科学院,摘自《社会学研究》2012年4 期

  过密治理中的制度完善与社会成长 

  姚尚建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甘肃社会科学》2012 年4 期

  中国边海问题与对外战略  

  崔立如等 摘自《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8期

  亚太地缘政治走势  

  张江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摘自《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 年3 期

  为什么欧盟积极领导应对气候变化  

  谢来辉 中央编译局全球治理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 年8 期

前 沿

  遗失的美元:全球货币总量统计的巨大遗漏  

  金中夏 郭 凯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摘自《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3期

  当前美国社会科学的循证实践 

  杨文登 叶浩生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摘自《社会科学》2012 年8 期

  城市化之终结:新型城市理念下的反思 

  汉斯·托尔·安德森 拉斯·穆勒-杰森 斯丹·恩格斯德夫著 陈丁力编译 奥尔堡大学丹麦建筑研究所,摘自《城市观察》2012 年3 期

学人与学林 

  瞿同祖与何炳棣学术生涯对照 

  陈新宇 清华大学法学院,摘自《比较法研究》2012 年3 期

  阿佩尔的交往共同体与先验诠释学思想 

  潘德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摘自《学术界》2012 年5 期袁14000 字

  关于传统经济的通信  

  吴承明 方 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摘自《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 年2 期

  当今学术管理与学术发展关系反思  

  余三定 湖南理工学院《云梦学刊》编辑部,摘自《云梦学刊》2012年4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 放) 

  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汉语”的旨趣 

  崔唯航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12 年7 期

  20世纪初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分歧与论争  

  陈学明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摘自《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 年3 期

  社会而非自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演变  

  曾文婷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摘自《南京社会科学》2012 年7 期

  资本视阈中的全球性空间生产  

  宋宪萍 孙茂竹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摘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 年6 期

  再论文化工业  

  希奥多·阿多尔诺著 王凤才译 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摘自《云南大学学报》2012 年4 期

  卢卡奇的日常生活本体论  

  李 霞 德州学院社科部,摘自《学术研究》2012 年7 期

  指向社会主义的替代性选择  

  埃里克·欧林·赖特著 闻翔译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系,摘自《开放时代》2012 年6 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柯锦华)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节奏和变奏  

  胡大平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东南大学学报》2012 年3 期

  逻辑与自我:西方思想危机之后  

  巴斯·C.范弗拉森著 俞丽霞译 旧金山州立大学,摘自《第欧根尼》(半年刊)2012年1期

  论马克斯·舍勒“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基础  

  黄裕生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摘自《南京大学学报》2012 年4 期  

  从现象学看儒家“未发”与“已发”的关系  

  倪梁康 中山大学哲学系,摘自《哲学研究》2012 年8 期  

  中国古代“天”观念与知识的关系  

  吾 淳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摘自《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 年4 期  

  原子的对称性语境分析及其意义  

  郭贵春 李 龙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摘自《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年4期

  伦理学中的优先性问题  

  黄正华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伦理学研究》2012 年4 期

文学·语言学(栏目主持:李 琳)   

  理论之后:理论的文学性  

  刘 阳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摘自《文艺研究》2012 年7 期  

  从集部形态看中国的文学观念  

  袁济喜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摘自《中国文化研究》2012年夏之卷  

  族谱资料与底层文士对古代文学的批评  

  张廷银 国家图书馆《文献》编辑部,摘自《复旦学报》2012 年4 期  

  静、空、通:“无声诗”与“无形画”直观 

  张 毅 南开大学文学院,摘自《北京大学学报》2012 年3 期  

  民国时期的“光宣文人”群体  

  李思清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摘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 年7 期  

  “复述”的艺术——当代先锋作家的文学批评  

  叶立文 武汉大学文学院,摘自《文学评论》2012 年4 期  

  古希腊旧喜剧中的“女性赋权” 

  陈 琳 南京邮电大学,摘自《外国文学评论》2012 年2 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舒建军)   

  当前文明探源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陈 淳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摘自《历史研究》2012 年3 期

  汉代经学“古文”争议缘起及经学史论题  

  刘 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摘自《社会科学研究》2012 年4 期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方翻译与冲突调解  

  关诗珮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摘自《“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6 期

  《国闻报》与晚清新思想的传播  

  陈其泰 刘永祥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摘自《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年3 期

  20世纪中期江南水域改造的生态、社会效应  

  张根福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摘自《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2 年4 期

  江户初期日本的朱子学  

  王玉强 陈景彦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摘自《学习与探索》2012 年6 期

  苏伊士危机与苏联再次出兵匈牙利  

  胡 舶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 年4 期

  对华国际真相:中苏关系最后阶段的史实 

  詹姆斯·赫什伯格 谢尔盖·拉琴科 王俊逸 王大卫著 冯瑗嫒译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匈牙利科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摘自《冷战国际史研究》2011 年12 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许建康)   

  马克思经济学数理化过程中的庸俗化 

  朱富强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研究所,摘自《经济学动态》2012 年6 期  

  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不利因素  

  肖俊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摘自《农业经济问题》2012 年6 期

  中国境外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及其防范 

  周 煊 汪 洋 王分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摘自《财贸经济》2012 年5 期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披露的自愿与强制 

  葛家澍 田志刚 厦门大学会计系,摘自《厦门大学学报》2012 年3 期  

  碳金融与产业结构优化  

  杜 莉 李 博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摘自《经济学家》2012 年6 期  

  美国危机向亚洲新兴市场传染过程中的多米诺效应  

  马君潞 吴 蕾 靳晓婷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摘自《世界经济》2012 年6 期

  欧债危机与社会保障制度的非相关性及启示 

  鲁 全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 年3 期

  资源云与中小企业集群创新 

  范如国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自《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4期  

政治学·军事学(栏目主持:李 放)   

  张佛泉国家观念的转变  

  张洪彬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摘自《学海》2012 年3 期

  行为主义的政治制度研究:革命或倒退  

  曾 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摘自《政治学研究》2012 年3 期  

  主权与治权架构下的民主观  

  张 勇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 年8 月24 日,第B02 版

  我国“微博问政”的规范化发展策略  

  宫秀川 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学习时报社,摘自《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 年4 期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刘玉侠 尚晓霞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浙江社会科学》2012 年6 期

  日本公民社会发展新动向  

  陈姝宏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摘自《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3期  

  国际关系中的音乐与权力  

  陈玉聃 何塞·穆巴恩·圭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 年6 期

  科学行为主义对国家利益研究方法的革新 

  周兴泰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摘自《国际论坛》2012 年4 期  

法 学(栏目主持:张芝梅)   

  我国刑诉法应增设证据保全制度  

  张泽涛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学研究》2012 年3 期

  社会科学视角下的人权研究方法  

  范继增 加拿大圣安娜大学,摘自《人权》2012 年3 期

  商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赵万一赵 吟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摘自《现代法学》2012 年4 期

  非金融机构贷款人自身融资的法律保障与创新 

  傅 穹 潘 为 吉林大学法学院,摘自《经济体制改革》2012 年3 期

  中国参与国际税收决策的法律问题 

  崔晓静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摘自《税务研究》2012 年6 期

  中国法律史研究资料之价值差等  

  李启成 北京大学法学院,摘自《河南大学学报》2012 年3 期

  中国反就业歧视法的发展  

  阎 天 耶鲁大学法学院,摘自《中外法学》2012年3期

  法国市镇联合体的法治原则与善治经验 

  上官莉娜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江汉论坛》2012 年7 期

  资助恐怖活动罪的适用现状  

  王 新 北京大学法学院,摘自《政治与法律》2012 年7 期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冯小双)   

  诗性的民族志与“自我”维度的人类学  

  刘 珩 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摘自《民族研究》2012年4期  

  中国城市居民消费力的结构抑制  

  王 宁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摘自《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3期  

  人口城镇化的中国特色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摘自《人口研究》2012 年3 期  

  身体与情感的阶层化  

  佟 新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摘自《文化纵横》2012 年3 期  

  家国视野下的中国独生子女生命历程 

  包蕾萍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摘自《社会科学》2012 年5 期  

  发展人类学视野下的背陇瑶外出务工  

  杨小柳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摘自《贵州社会科学》2012 年5 期  

  当代中国自雇者的社会网络 

  王文彬 赵延东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摘自《社会》2012年3期

  扩招后农村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调查 

  李桂荣 谷晓霞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摘自《教育研究》2012 年7 期

  学术场域中的锦标赛制  

  阎光才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摘自《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 年3 期  

  政府直补高校债务及化债方案  

  李国强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摘自《高等教育研究》2012 年5 期  

新闻学·传播学(栏目主持:李 琳)   

  谁是“批判学派”:对传播研究范式的批判  

  胡翼青 吴 雷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摘自《当代传播》2012 年3 期

  在线社交网络的社会属性 

  熊澄宇 张 铮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摘自《新闻大学》2012年3期  

论点摘要   

  马克思主义公民社会理论的现实意义 张明军等(151)唯物辩证法是列宁社会研究的根本方法 储著斌(151)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另类思维 郑怡然(151)从零和到共赢:“两制关系”处理策略 陈海燕(151)《白马论》中的名实观与复合名词 刘玉宇等(152)晚期中世纪哲学的逻辑学转向及其理论意义 翟志宏(152) 黑格尔论伦理宗教 范志均(152) 中国生态批评的合法性问题 王晓华(152)朱熹对“郑声淫”的故意误读 徐正英等(153)明清以来江南妖术恐慌的社会根源 徐茂明(153)条约制度下西方与晚清中国的改造与被改造 杨国强(153)20世纪前期中国乡村社会冲突的演变 王先明(153)美国“边疆”词义的源流与新解 王邵励(154)人口结构与经常账户平衡 朱超等(154)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 秦昌才等(154)隐性收入及其“灰色效应” 孙浩进等(154)政治效能感研究的学理基础 李蓉蓉(155)杜威的“新个人主义” 李志强等(155)政府形象传播的现实路径 曹劲松(155)小布什政府控制联邦官僚系统的手段 袁维杰(155)对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反思 李晨阳(156)责任保险的侵权法基础 曹兴权(156)专利行政保护制度将长期存在 邓建志(156)“垃圾围城”的法律求解 胡苑(156)逮捕与羁押辨析 卞建林(157)以“社会运行”观指导社会研究的探索 董驹翔等(157)美国社会建设的启示 朱涛(157)社区居委会的“选择性应付”行为 杨爱平等(157)湖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 黄晓辉等(158)健康传播观念创新与范式转换 胡百精(158)官员个人微博:政府公共关系建设新渠道 张宁(158)  

推荐论文篇名   

  (159—160)  

学术信息  

  短讯(33) (35) 《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历史、现实、挑战》简介(102) 《中国当代伦理变迁》简介(112) 《西汉城市体系的空间演化》简介(118)

责任编辑:test7tes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