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全球化背景下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关思考
李慎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摘自《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12期
热点聚焦
“土地财政”的生财机制论析
贾康 刘微 财政部财科所,摘自《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期
中国资源类企业“走出去”的成本与风险
李俊江 孙黎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摘自《江汉论坛》2012年第1期
国企高管薪酬的法律规制
蒋建湘 中南大学法学院,摘自《中国法学》2012年第1期
民间高利贷的泛刑法分析
邱兴隆 湖南大学法学院,摘自《现代法学》2012年第1期
动荡中的全球经济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著 作者单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慧心 尚舞译 译者单位:北京译通信达翻译有限公司,摘自《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第3期
前沿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争议
肇旭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摘自《伦理学研究》2012年第1期
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
罗伯特·蒙代尔著 作者单位:哥伦比亚大学
王娜译 译者单位:厦门大学金融系,摘自《厦门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后社会学:探索与反思
谢立中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摘自《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1期
学人与学林
利普哈特的共识民主理论
陈炳辉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摘自《江淮论坛》2012年第1期
科斯经济学的法学意义
简资修 台湾中研院法律学研究所,摘自《中外法学》2012年第1期
侯外庐的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
方光华 袁志伟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摘自《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1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放)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研究的澄明
沈江平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摘自《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中产阶级:不具有独立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概念
林剑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摘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期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消费主义批判
荆钰婷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摘自《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1期
虚拟生存的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
贾英健,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哲学部,摘自《理论学刊》2012年第1期
作为意识形态陷阱的西方民族主义
李曦珍 高红霞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自《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自信
李辽宁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
1903—1906年:中国革命观念的古今之变
李维武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摘自《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柯锦华)
另类哲学史
应奇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3月5、12日,第175、278期
冲突的现代性:作为正义原则的宽容
戴维德·M. 拉莫森著 作者单位:美国波斯顿学院哲学系
王江涛译 译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摘自《哲学分析》2012年第1期
发展伦理学的中国经验与教训
乔治·恩德勒著 作者单位:美国圣母大学
顾逊里 陆晓禾译 译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摘自《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当代功利主义哲学
姚大志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摘自《世界哲学》2012年第2期
儒学现代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蒙培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摘自《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儒学美学的可能性
谢遐龄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摘自《云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道教神仙境界与中国人的审美理想
陈望衡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2期
文学·语言学(栏目主持:李 琳)
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西南少数民族
杨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摘自《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
契合与背离:中西戏剧交流的双重变奏
康保成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摘自《文艺研究》2012年第1期
新世纪文学的代际张力
罗岗 贾梦玮 何言宏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钟山》杂志社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自《上海文学》2011年第12期
学说的神话:评“中国古代意境说”
罗钢 清华大学中文系,摘自《文史哲》2012年第1期
古代文学“典型”批评的文体学意义
汪泓 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摘自《中山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南宋孝宗朝与文章学的成立
祝尚书 四川大学中文系,摘自《文学遗产》2012年第1期
词义结构的认知基础及释义原则
施春宏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摘自《中国语文》2012年第2期
论辩理论及其应用
金立 应腾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摘自《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
浮现语法与“就是”的话语标记功能
姚双云 姚小鹏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摘自《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1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舒建军)
西周宗庙“图室”与早期军事及方国疆域图
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不妄祀”:东汉后期的道教形态
熊铁基 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元代主首的乡村管理职能及其演变
刁培俊 苏显华 厦门大学历史系,摘自《文史》2012年第1辑
从“因寺名镇”到“因寺成镇”:南翔镇的聚落格局与历史
吴滔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摘自《历史研究》2012年第1期
《辛丑条约》议定过程中的“惩董”交涉
戴海斌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摘自《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民国时期的都市住房救济
陈海忠 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1期
抗战前夕中国商会的政治参与
郑成林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摘自《河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1894—1914年俄国酒垄断与反酗酒效果
张广翔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摘自《世界历史》2012年第1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许建康)
实体与形式对偶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裴宏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摘自《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第1期
当代世界劳动力参与水平的变动趋势
尹文耀 白玥 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摘自《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第1期
从二元到四元:现代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
胡鞍钢 马伟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摘自《清华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我国需求结构失衡的可承受性
李永友 浙江财经学院,摘自《经济学家》2012年第1期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正负空间溢出效应
张学良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
李政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摘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博弈与实现机制
易开刚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摘自《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12期
建立农产品物流链支撑体系的对策
王静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摘自《思想战线》2012年第1期
政治学·军事学(栏目主持:李 放)
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分配正义三题
段忠桥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村庄发展中的国家规制与政策选择
毛丹 浙江大学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摘自《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
网络空间治理的形式及有效性
周义程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摘自《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与中国的战略考量
刘中伟 沈家文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系,摘自《当代亚太》2012年第1期
从大西洋同盟到太平洋世纪
王湘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摘自《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1期
全球愤怒:金融危机的政治后遗症
何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摘自《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第1期
法学(栏目主持:张芝梅)
把法律作为修辞——实现法治的话语境界
陈金钊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摘自《山东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
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学家》2012年第1期
分析法学视角下的法律行为“合法性”
陈永强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摘自《北方法学》2012年第1期
食品危害的多重属性对风险评估制度的影响
戚建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摘自《当代法学》2012年第2期
生态文明社会调节机制的立法评估与制度完善
郑少华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齐萌 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商系,摘自《法律科学》2012年第1期
海洋灾害适应的法制统筹
欧阳恩钱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摘自《湘潭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价格歧视行为的客观表现
叶高芬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年第1期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冯小双)
后全球化:把握社会管理本质的新视野
鲍宗豪 洪菲菲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
周飞舟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摘自《社会》2012年第1期
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流动人口的群体地位比较
郭菲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市场与管理系;
张展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摘自《人口研究》2012年第1期
公众对环境治理主体选择偏好的代际差异
刘小青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摘自《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成都平原大水利与农户对接的组织机制
王习明 海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摘自《中国农史》2011年第4期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救助路径探索
朱静君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摘自《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中国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模式
谭建光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摘自《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立足民生: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建设
秦钠 上海大学社会教育研究中心,摘自《上海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指标体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摘自《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
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三条道路 郝德永 沈阳师范大学,摘自《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
论点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形态论纲边立新(150)商品拜物教与马克思的制度伦理思想李培挺(150)高兹资本主义核电技术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梁飞(150)党的建设与理论创新韩喜平等(151)马克思与近代哲学精神:人类学作为第一哲学谢永康(151)苏格兰启蒙运动与科学孟建伟等(151)推理游戏意义论的四个特征韩东晖等(151)明代奇书的城市书写葛永海(152)主体意向性与“拈连”格的运用刘倩(152)语言质变结果的预测曾晓渝(152)“三楚先”何以不包括季连赵平安(152)钱大昕的《宋史》研究成就张涛等(153)《新生活》周刊与新文化运动陆发春(153)经济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动态关系董伟(153)地方政府债务困境的根源伏玉林(153)养老金危机的代际冲突研究彭浩然等(154)经济集聚中马歇尔外部性的识别吴建峰等(154)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周永涛等(154)反腐新思维:以利益背反打破攻守同盟邓曦泽(154)网络问责:公民问责的范式转换周亚越(155)社会公正测量的五个理论维度麻宝斌(155)美国国会对隐蔽行动的积极监督刘磊(155)中国陆海统筹地缘战略探说马荣升(155)日本“海洋派”的对外战略思想廉德瑰(156)违约行使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后果朱广新(156)我国应建立洪水保险法律制度任自力(156)建构家政工人工伤保险制度胡大武(156)国家资助项目职务发明的权利配置胡朝阳(157)“民生、民权、民主”与社会管理创新程又中等(157)网格化社会管理的局限田毅鹏(157)政府主导的香港公屋建设刘祖云等(157)残疾人公共文化消费状况调查胡杨玲等(158)民办教育宜分类管理王善迈(158)省域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布局李立国等(158)
推荐论文篇名
(159—160)
学术信息
《社会正义与政府治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简介(15)《青藏高原碉楼研究》简介(60)《环境经济评价——理论、制度与方法》简介(70)《人类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简介(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