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李文珍
作者李文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北京 100026)。
-
作者:
张志伟
“形而上学”是metaphysics的译名。在中国哲学研究的语境中,围绕“形而上学”形成了由“格义”和“反向格义”交织而成的复杂而混乱的局面,人们往往不是在metaphysics的含义上使用“形而...
-
作者:
邓宏图 宋高燕
新古典的理性和有限理性在逻辑上是同构的,均指个体寻利的心理动机,都无法解释人的行为选择的道德伦理基础。习俗、惯例、承诺、同情、异化、道德伦理谱系内生于历史长河中,“浓缩”了人...
-
作者:
石英
社会学质性研究方法和量化分析方法分别源于两种不同传统,演变为方法论的分离和对立。大数据的兴起或许会给解决这种“两张皮”的现状带来机遇。从质性研究方法、传统量化分析方法到大数据...
-
作者:
刘方喜
使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日趋融合的当代物联网生产方式,宣告西方传统美学范式的式微和马克思美学范式的复兴。马克思审美分享主义以生产性自由个性为审美主体的基本特性,以劳动者共享生产资...
-
作者:
陈静 王蓓
中国近代女性文学批评,指写作或出版于1840—1919年间女性所写的文学批评作品。其内容涉及诗、文、词、弹词、小说、戏剧等文学类型或作品;形式包括诗文选本、诗话、词话、论诗诗、题词、...
-
作者:
王栋
英文世界中近代中外关系史学科领域目前的分析框架有四个,其中三种研究范式和哈佛大学有关,每一个框架和视角都有自身的重要演变。
-
作者:
李国华
新世纪以来,鲁迅杂文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研究者能在反抗现代知识陷阱的基础上,发掘鲁迅杂文作为一种原生原创性的文学类型的价值和意义,较好地建构了贴合鲁迅杂文文本及其生产过程...
-
作者:
余新忠 郝晓丽
日常生活史是国内史学界新兴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主张回到日常生活的逻辑和场景,在具体的日常生活细节中发现历史。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历史书写更加丰满而生动,还将有助于...
-
作者:
刘永华
学界对清代民众识字问题的认识,由罗友枝等学者奠基于20世纪70年代。他们透过参考近代调查所得识字比例,侧重考察科举制度、教育制度、书籍出版等问题,间接推断清代的民众识字率。目前清...
-
作者:
刘潇潇
德国智库已有百余年历史,在过去20年中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德国智库在资金来源上大多依赖政府拨款;研究领域方面,专业智库占主流,研究内容与德国政府关注焦点一致;分布上智库所处地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