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期刊目录
选择期刊期数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3年第4期目录
2024年01月29日 16: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 作者: 翟锦程
    我们需要立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探寻中国传统知识体系、中国近代知识体系、中国当代知识体系的文化基础,形成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夯实...
  • 作者: 陈立新
    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特定的社会条件、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自始至终贯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在前提原则上与西方现代化迥然相异。中国式现代化展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明观...
  • 作者: 陈光金
    建构中国自主的社会学知识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学的时代使命。中国自主的社会学知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首先需要明确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方法论原则,这是关乎中国社会学学科品性的重...
  • 作者: 吴冠军
    知识生产者的行列里,出现了一位人类眼中的陌生者: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大语言模型。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展现出接近通用的智能水准,同时亦有大量使用者报告各种错误,甚至错误...
  • 作者: 戎珂
    ChatGPT的问世标志着大模型时代的来临。尽管人工智能的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但产业落地和商业化一直面临挑战。如何促进大模型的产业落地、赋能万行万业,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以生态...
  • 作者: 王建民
    比较西方社会学的“情境论”“交换论”与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点的“絜矩论”,能够透视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解释的微妙差异。“絜矩论”的基本观点是:一个行动者理解和回应另一个行动者的关键...
  • 作者: 何健
    受“韦伯—帕森斯”式现代化理论的影响,特别是受“普遍主义—特殊主义”这一分析框架的影响,古代中国社会被不恰当地预设为某种特殊主义、传统主义的发展类型。这种预设的后果是形成一种...
  • 作者: 秦鹏飞
    以个体的存在形式和个体的情感能力为起点,演绎社会秩序或道德起源的问题,可以为讨论儒家学说关于社会秩序或社会伦理的认识提供可供借鉴的分析路径。儒学社会理论将 “一体中的个体”,尤...
  • 作者: 王聚
    无知是知识的缺乏。然而除了被动无知,还有主动无知。在主动无知中,认知者权衡不同的价值与目标,通过行动主动塑造或维持无知。通过认知主体展现能动性,主动无知获得了规范性属性。无知...
  • 作者: 陈鑫
    求知是人的本性,但知识自身是有界限的。在知识的界限之外,我们是无知的。在某些情境中,无知可能比有知更有价值。在《老子》中,直接谈及“无知”的命题有三个:(1)“常使民无知无欲,...
  • 作者: 郝春鹏
    通过对比苏格拉底的无知之知,可以发现哲学史经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似乎走上了一条逐渐偏离日常哲学的形而上学之路。哲学家们开始越来越远离作为“居间”的人之本质,“异化”到了...
  • 作者: 缪德刚
    如何实现财富增长几乎是各个时代经济思想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对该问题的论证不仅推动了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分析方法的革新。对相关刊载文本的全面检索,有助于系统归纳国民财富...
  • 作者: 沈伟
    19世纪中期以前国际法只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所谓“文明”国家间的法律,而19世纪中期开始“文明标准”乃至国际法则日益成为西方国家实施殖民扩张的工具。20世纪中期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
  • 作者: 叶舒宪
    近三十年来,神话学从单纯的文学研究转向文化和意识形态溯源研究,并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发展出一套神话学范式,先是三重证据法和四重证据法的新文科方法论,再通过第三重证据和第四重证...
  • 作者: 吴晓东
    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考古学与历史学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口传时代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材料与认知的原因,导致神话与历史难以分辨,为此在文明探源中需要通过神话学语言路径,...
  • 作者: 陈定家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至今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海外传播经历了从版权输出到文本输出,再到IP多元化传播和产业化输出的转变,在不断升级与转型中获得了高速发展。通过借鉴传统文化和创...
  • 作者: 李翔宇
    学科目录调整、新型评价视角与方法涌现等现实,对完善和优化中国艺术学学术期刊论文评价提出新的要求。针对目前评价中存在的评价主体单一、过度量化等问题,确立可吸纳多元主体的同行评议...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sscp.css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