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陈伟
自由裁量是法哲学和法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哈特从语言哲学的进路,以规则为核心来理解自由裁量,但其自由裁量概念缺乏一种法律论证理论,未能有力反驳德沃金的强自由裁量批判。
-
作者:
赵炜 Jens Thoemmes
近30年来,关于工时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对西方文献的回顾发现,标准化的工时制度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技术进步、工人运动、国家干预和管理改善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
-
作者:
付伟
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大部分村庄的治理结构和行动单位发生了极大变化,宗族、家族等所谓的功能性组织逐步解体,家庭成为村庄主要的行动单位。家庭的韧性和家庭本位是乡土社会“不变”的关...
-
作者:
亚里士多德《动物志》的研究方法与廷伯根的所谓“广泛的观察”颇为相似。他在《动物志》中对数百种动物的构造、习性和行为作了详尽的描述,试图通过考察动物间的差异,追问其背后的原因。...
-
作者:
李义天
如果“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下的道德合法性问题”被称作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初始问题,那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本身能否作为一门知识、作为一门严肃的学问而成立,即“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本身的知...
-
作者:
范志军
囿于规范伦理学的视角,我们在探讨马克思关于道德的看法上总是陷入科学主义与人道主义、道德主义与非道德主义的背反困境中。一种超出规范伦理学的元伦理学视角可能会帮助我们摆脱这种困境...
-
作者:
曲红梅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长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创立起来的。我们并没有看到马克思恩格斯使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这一术语,这成为很多人质疑马克...
-
作者:
俞兆平
阿Q形象原型的身份定位,一直争执不下。采用“以鲁解鲁,以鲁证鲁”的研究方法,即从鲁迅自身的文字中,寻找与阿Q形象原型相关的信息,通过经验归纳的逻辑原则,可以得出相对可靠的判断。
-
作者:
方维保
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所塑造的堂吉诃德形象,进入现代中国语境后变异为两种相反的面相,一是通过理论和创作中的自我指称和他者指称,从正面塑造了鲁迅中国式堂吉诃德的悲剧战士形象;
-
作者:
耿协峰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期以来,在国际关系学者不断探索,特别是新地区主义学者适应全球政治转型、推动学术研究创新的努力下,地区主义研究领域出现重要学术转向,生成了比较地区主义。
-
作者:
徐秀军 沈陈
比较地区主义是继新旧地区主义之后地区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从方法论上说,旧地区主义和新地区主义都曾不同程度地采用过比较方法,为比较地区主义理论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
作者:
魏玲
21世纪初,国际关系学科开始出现全球转向,与此同时,比较地区主义兴起。本文以全球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发展为背景,讨论比较地区主义的发展历程、理论构建、研究议程和未来挑战。
-
作者:
禹建湘
网络文学的写作主体、写作方式、写作类型、传播机制、阅读机制的改变,导致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必然发生相应改变,网络文学的评价主体不断拓展、评价观念不断更新、评价对象不断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