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期刊目录
选择期刊期数
老旧街区邻里关系的空间转向:以大栅栏为例
作者:北京工业大学大栅栏课题组

  The spatial turn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neighbours in old blocks: the Dashilar area, Beijing

  内容摘要:针对大栅栏邻里关系疏远化的现象,本文用“邻里关系的空间转向”来解释。以往的研究都认为空间紧密或社会同质有助于形成亲密的社会关系,我们的研究则发现,在社会空间结构秩序的重构中,老旧街区的紧密空间反而导致了亲密关系的疏远化。这在大栅栏先后体现为,在从家族空间到集体空间、再从集体空间到私人空间的秩序重构中,邻里之间围绕房屋权属、公共空间、个人隐私等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形成相互仇视的社会心理和紧张的关系。这样的紧张因外部空间政策带来的差异进一步激化,社区分崩离析。“邻里关系的空间转向”主要出现在市场化改革之后,这与社会空间结构秩序重构过程中的三个因素有关,即以私利主导的个体化进程、空间转化为商品和资源的空间化。

  北京工业大学大栅栏课题组由李阿琳负责,成员有庞雪妃、司婉祎、陈韵佳等。该课题组参与了清华大学在北京西城区开展的“大栅栏社区建设”实践。本文由李阿琳、庞雪妃完成。李阿琳,清华大学城市规划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Email:lialin@bujt.edu.cn;庞雪妃,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研究领域为城市社区,Email: xuefeip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