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熹对科举态度的三次转变及其改革主张
作者:张全明
摘要:明清时期,由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一书被官方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与标准答案,因此,朱熹在当时科举中的地位不断被神化,以致近百年来,人们形成一种传统的观念模式:似乎朱熹是热衷于科举的罪魁祸首,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是束缚人们思想解放的紧箍咒。事实上,朱熹一生中对科举制的态度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的转变:一是启蒙求学阶段,以最初从众的参与心理逐渐转变为一种矛盾的怀疑态度;二是自书院讲学开始,由对科举的不满逐渐发展到对其进行不断地批评甚至抨击;三是在其晚年的思想成熟时期,在认真批判科举制弊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科举的主张。至于朱熹离世百余年后他的《四书章句集注》在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消极影响,既是他生前不曾预料到的,也是与他后来倡导改革科举制的主张相违背的。
作者张全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宋史与中国环境史研究。主要论著有:《宋太祖的人生哲学》(台湾1996年)、《中国历史地理论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中华五千年生态文化》(上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等;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史学月刊》、《光明日报》、《江汉论坛》及《中国历史文献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70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