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周膺
洪皓和洪适、洪遵、洪迈父子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内忧外患煎逼的特殊时期。他们不像朱熹、陆九渊、吕祖谦和张栻那样有系统的思想和学术建树,甚至没有比较固定的思想依从或渊源,却也抽取...
-
作者:
胡昭曦
魏了翁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学术活动之一是书院教育,独办书院占了他出仕后近四分之一的岁月。本文对其书院教育活动作了清理, 辨析了宋代...
-
作者:
林文勋黎志刚
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特别是乡村文化教育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乡村文化教育的发展,与富民阶层的崛起有着重要的关系。
-
作者:
俞兆鹏俞晖
文天祥之所以能成为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自强不息”的发展观便是他的精神支柱。
-
作者:
王瑞来
本文属于窥一斑而见全豹式的个案考察,藉此阐述笔者主张之宋元变革论。对于出生在南宋江南的元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公望,本文考证了其迄今为止尚不清楚的家世与生平事迹。
-
作者:
朱瑞熙
朱熹一生致力于思想理论、教育、文化事业,为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理学体系的形成, 是出于时代的需要。
-
作者:
张全明
明清时期,由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一书被官方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与标准答案,因此,朱熹在当时科举中的地位不断被神化,以致近百年来,人们形成一种传统的观念模式:似乎朱熹是热...
-
作者:
王宇
嘉定更化之后,一度在“庆元党禁”中遭到禁锢的朱子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从嘉定元年到嘉定四年,尽管朱熹本人的政治名誉得到恢复,“庆元党人” 都得到平反,但对朱子学的禁锢始终没有...
-
作者:
陈国灿
宋孝宗统治后期,发生于理学大家朱熹与浙东著名事功学者陈亮之间的大论战,在当时思想领域引起广泛反响,史称“朱陈之辩”。
-
作者:
姜锡东
陆游承认万事万物有规律,并尽其所能加以探索,进而根据事物变化的必然规律来预测、判断事物未来之变化趋势。
-
作者:
何兆泉
宫学与宗学是宋代两种宗室教育模式,两学设立的时间、宗旨和管理等各不相同,不能混为一谈。南宋承北宋中后期以来的变化,最终实现了宫学向宗学的转变,这是朝廷宗室治理制度的理性选择,...
-
作者:
许怀林
民办书院占南宋书院的多数,乡先生开门授徒,应聘教馆,已普遍存在。古已有之的“乡先生”的教书职业化,身份平民化了。这种进步的变异,在江西表现得很明显。
-
作者:
徐宏图
中国戏曲史的研究,自王国维开始即偏重于元杂剧与明清传奇,而忽略了南宋戏文。后来钱南扬扭转了这一偏向,第一次提出“宋元戏文”的概念,才开始对南戏作全面的研究。
-
作者:
定源(王招国)
有关无准师范生平的原始资料,至今为大家普遍熟知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南宋禅僧道璨(? —1271)所撰的《径山无准禅师行状》; 另一种是南宋文人刘克庄(1187—1269)所撰的《径山佛鉴禅...
-
作者:
杨果 方圆
《王魁负桂英》的故事在宋人笔下多有记载,但前后有所变迁,从张师正《括异志》到刘斧《摭遗》,王魁由一个精神染疾之人变成一个负心汉,最终因桂英的鬼魂报复而发疯致死。
-
作者:
梁建国
对于北宋开封的城市记忆,南宋人是经由多种渠道得以感知。临安城中流行的“汴都遗风”、仿建的开封景观,都是他们开封记忆的重要来源。此外,南宋人还以不同的方式持续建构着开封记忆的文...
-
作者:
辛更儒
上海图书馆收藏一部完整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本文通过对此书的部分卷帙与中华书局排印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相比勘,得出此本较上述二本更接近《永乐大典...
-
作者:
李裕民
朱弁《曲洧旧闻》与徐度《南窗纪谈》是南宋初年两部著名的笔记, 其中有12 条内容相同,余嘉锡论定是《南窗纪谈》抄袭《曲洧旧闻》,今本《南窗纪谈》是伪作。本文经考证,提出相反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