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公共价值与美好生活
2020年03月13日 00: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3月13日第1885期 作者: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我们党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对“美好生活”的追问,也是哲学关怀的起点与归宿。今天的世界因普遍交往而结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公共价值”的探讨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之路。人类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会遭遇生物安全、贸易争端、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面对危机和挑战,人类唯有坚定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不断寻找“公共价值”的共识,彼此协作,共同应对风险。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和伟大实践,结合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现实,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信念和情怀,理智回应日益复杂、严峻的时代挑战,做出正确的价值引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使命与应有的担当。

  
 
  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问题日益凸显。价值的和谐与冲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价值观上的分歧、认同、构建等话题活跃非凡。无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在政治层面,无论是在物质生活领域还是思想文化领域,无论是在政治生活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领域,与“价值”直接相关的概念频频出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中国价值”等概念或观念先后出现并成为主流话语。如果说上面这些概念主要是价值观念的话,那么它折射出来的是深层次的社会价值或价值关系的问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尽管经过艰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已呈积极向好发展态势,但也促使我们反思,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人民需要的美好生活。
 
 
  “公共价值与美好生活”是一个非常重要并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问题。我们可以在社会价值多元化进程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两个重大背景下来加以探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公共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而公共价值是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性问题。由此,公共价值的内涵、存在的基础及其如何实现等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需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需要价值观的引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的思想观念更加多元,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更加激烈。当前,我国在文化领域呈现出“众声喧哗”“百家争鸣”的价值观图景,这一事实正在呼唤公共价值的塑造与出场。要想在文化多元化的现实基础上形成具有公共维度的价值观,则离不开文化整合。
 
 
  美好生活与公共价值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理解,如从民主的角度理解,从自由的角度理解,甚至可以从人权的角度理解。然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从公平正义的角度理解美好生活与公共价值,更显其理论的厚重性。其要点有三:第一点是公平正义在公共价值和美好生活中的重要性,第二点是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与公共价值,第三点是着力维护与不断推进公平正义。以期上述三点可以为从公平正义角度理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理论思考。
 
 
  现代哲学如何提出并构建美好生活的理想?马克思的名言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在迅速变化的生活世界中,再不能从容地直观和凝练永恒的真理、正义和至善,而只能在变幻不定的现代性中,在拒斥、反思和批判中去发现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马克思的哲学就是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的哲学,用大众化的语言,就是关注现实人的美好生活。“美好生活”的内涵,可以从六个维度来理解和把握。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环境问题凸显。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生态退化所引发的人类生存危机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面对严峻的生态危机,单纯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已经难以扭转危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是治本之道。习近平提出的“环境就是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等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