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地域学术文化系列·沙滩文化
2018年06月15日 09: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6月15日第1473期 作者:

  编者按:在丰富多彩的贵州地域文化中,沙滩文化的学术内涵丰富。它一般指清代后期至民国初年出现在贵州遵义沙滩村落的地域性文化。该地的郑莫黎三氏互为姻亲、互为师友,百余年间出现了数十位学者、诗人、作家、外交官等,形成特殊的西南文化家族、学术世家。代表人物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在我国文学史、学术史、外交史等均占有一席之地,成为黔学的重要部分。自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浙江大学学者编纂《遵义新志》提出对其进行研究以来,海内外学界研究不断深入。

  沙滩文化考察记

  “记溯东溪路,幽庭自此开。前山苍翠色,欲过石桥来。”诗人莫友芝在《锁江桥》中这样写道。170多年前,莫友芝以一组二十六首诗,描摹了乐安江边优美的环境,郑莫黎三家在这里耕读传家。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万机研究沙滩文化40年,今已年过八旬,幼年就曾随长辈数游沙滩。听他讲,当年的锁江桥为石磴桥,而今石磴没入水中,新建了一座高大的沙滩拱桥。

  张剑:走进“西南巨儒”的学术世界

  “西南巨儒”莫友芝,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审、《文学遗产》副主编张剑,多年来致力于莫友芝著作的整理与研究,相继出版了《莫友芝年谱长编》《莫友芝诗文集》《莫友芝日记》,共同主编了《莫友芝文学及文献学研究》等一系列著作。围绕莫友芝研究及沙滩文化相关问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张剑。

  再续学缘郑莫祠:沙滩文化与浙大西迁文化在此交汇

  郑莫祠,是当地为纪念“西南巨儒”郑珍、莫友芝修建的专祠。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至遵义,校本部便设于郑莫祠所在的子弹库片区。今天沙滩人文精神和浙大西迁精神在此交汇,郑莫祠已经成为展示沙滩文化和浙大西迁文化精神的黔北文化地标。

  访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万机:挖掘沙滩文化精神矿藏

  走过贵阳甲秀楼,沿斜坡来到梭石巷19号,记者走进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万机的书斋。从1980年发表第一篇关于郑珍的论文,到1986年陆续出版三大评传《郑珍评传》《莫友芝评传》《黎庶昌评传》,再到点校《郑珍全集》,推出《沙滩文化志》《遵义沙滩文化史》等专著,一篇篇论文、一部部著作,黄万机沉浸于沙滩文化研究数十载,耕耘在黔北学术田野,被誉为“沙滩文化研究第一人”。如今已83岁高龄的他仍精勤治学、笔耕不辍,他目前正在推进郑珍诗作校注工作,全书120万字,预计将于今年出版。

  访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施吉瑞:郑珍思想中的现代性

  郑珍作为清代的重要诗人、学者,诗坛和学界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施吉瑞(Jerry D. Schmidt)致力于中国古典诗学研究,目前已出版《杨万里》《石湖:范成大诗学研究》《随园:袁枚之人生、诗学与诗作》《人境庐内:黄遵宪其人其诗考》等多部学术专著。施吉瑞对郑珍其人其诗尤为推崇,其学术专著《诗人郑珍与中国现代性的崛起》(王立译)已于2016年出版,受到了学界的关注。近日,本报记者就郑珍相关研究采访了施吉瑞。

  沙滩文化研究走向深入

  近十余年来,沙滩文化研究持续深入,进入了新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研究材料方面,沙滩三贤的全集已分别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出版;在学术会议方面,多场国际学术会议陆续召开,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在研究队伍和论著方面,研究力量不断充实,重要专著和论文陆续发表;在理论探讨方面,学界进一步进行方法探索和反思。限于篇幅,在此仅作简要梳理。

  记者手记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