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文明的活的灵魂——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2018年04月27日 09: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4月27日第1440期 作者:

  

  编者按: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的特里尔。作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及其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的精华”,而且是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的“文明的活的灵魂”。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变革中,马克思主义变革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格局,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中,为人类的自由解放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就在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在改革开放40年伟大实践中得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真谛,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牢牢把握时代发展主旋律,始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也把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新时代。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和导师——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深切缅怀这位伟人,最重要的就是捍卫并发展他的学说,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以更大的勇气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孙正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

  恰如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墓前讲话中所说,卡尔·马克思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创建的哲学,不仅是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的精华”,而且是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的“文明的活的灵魂”。实践性、批判性、创新性、理想性和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为重要和最为鲜明的理论品格。深切地理解和真切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我们就会充满自信地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力量,沿着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继续前行。

  丰子义:马克思与人类解放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最壮丽的日出。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之所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人类历史起到史无前例的巨大推动作用,就其理论本身来说,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力求为人类解放提供理论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唐正东:《资本论》的经典意义在于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

  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研读《资本论》并形成不同的学术思想或观点。所有解读模式都可能在某一层面上丰富和深化我们对《资本论》的理解,但同时也难免存在因强调某一维度而弱化或忽视其他理论维度的局限性。因此,当我们说《资本论》的意义在于物化批判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承认这是这一著作的应有之义,但紧接着,我们还得追问如下问题:这是否就是《资本论》的最核心意义?这一著作中所展现的物化批判、价值形式的辩证法、劳资之间的阶级斗争、历史事实之间的逻辑链接、生产价格理论的科学性等思想要素,是否可能在一个更基础的理论层面上被统一起来?这应该是我们今天谈论《资本论》的经典意义的学术语境。基于此,我认为,这一经典意义在于马克思对唯物辩证法所展现的客观规律的自觉探寻与彻底运用。

  邱海平:为什么说马克思经济学没有过时?

  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指出,马克思一生完成了两个伟大的科学发现: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如果从《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9月)出版算起,马克思经济学创立至今已经150多年了。150多年来,世界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现象,具有许多新特点,于是一些浅薄的人便认为,马克思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指出:“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那么,为什么说马克思经济学没有过时,《资本论》没有过时呢?

  崔唯航:马克思的现实观及其中国表达

  马克思的现实观是唯物史观的轴心和基石。不理解马克思的现实观,就无法把握唯物史观的精髓要义。从历史上看,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像马克思那样自觉站在历史和时代、真理和价值的至高点上关注现实、把握现实、改变现实;也从来没有一种哲学像马克思主义哲学那样与现实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不仅体现在它对自己提出如此之高的现实诉求,也不仅体现在它如此之准地从现实中汲取时代精神的精华,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如此之深刻地引领和改变现实。对于马克思来说,对现实的探索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实践问题。马克思的现实观也并非一门价值中立意义上的纯粹学问,而是实现人类解放的行动指南。

  秦刚: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奉献给人类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吸纳了前人的思想精华,对社会主义问题作出了科学阐释和论证。有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才有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广泛建立,才有了社会主义运动的世界性拓展,也才有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东方国家的相继确立。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思想成果,是马克思奉献给人类的思想武器。它不仅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变革,也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改变了世界的整体面貌。

  王韶兴:全面领导——马克思政党领导思想的核心要义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且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这种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构成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的历史活动,也就是理论掌握群众从而变成物质力量的政党思想领导过程。

  顾海良:马克思的“美好生活”观

  “美好生活”与人的“全面发展”和文明的“全面提升”紧密相连,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思想的中国话语读解。

  陈学明:中国“强起来”更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历史已经证明,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改变了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不仅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指引作用,是无法否认的。现在,中国站到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马俊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亦获得普遍认同,已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相关文件和决议中,被认为是为变革中的全球治理模式、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提供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