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智库国际化建设与全球影响力提升
2018年04月04日 09: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4月4日第1425期 作者:

  

  编者按:促进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国家全球治理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是智库的基本使命之一。在推进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中国智库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努力扮演二轨外交的角色。但是,迄今智库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水平与国家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目标要求仍存在差距。加强智库对外交流合作,提高国际合作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业已成为智库健康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不可回避的任务。本期特别策划特邀相关专家共商智库国际化发展大计。

  于洪君:中国智库对外传播的使命与任务 

  近几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直接关心和推动下,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政策指导,社会各有关方面积极支持并加大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智库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可喜成果。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一大批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并致力于国际问题研究的涉外智库,在参与配合和服务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它们所积累的工作成果和宝贵经验,值得认真研究和推广。

  荆林波:提升我国智库国际影响力——问题与对策 

  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前,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如何实现上述目标呢?笔者认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必须立足现实,强化国际合作,提升智库国际影响力。

  李志强 沈影:致力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化高端智库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对国际事务的深度参与,国家治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智库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急需一批为国家发展提供高质量咨询报告、影响世界话语权、传播中国思想力量、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化高端智库。

  何传添:提升国际合作水平 发挥公共外交功能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将智库发展视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积极有效的公共外交工作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提升智库国际合作水平以推动公共外交发展,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盛明科 杨满凤:智库国际传播能力的评价维度 

  智库只有通过引导国际舆论影响国际思潮,制定理论范式,将国际主流话题归拢到自己的框架中来,使自己成为国际话语的主导者,才能不断提升自身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广度和传播深度,进而增强国际公信力与国际影响力。

  李刚 丁炫凯:西方智库国际交流合作的经验

  长期以来,西方知名智库并不满足于对本国政府决策和舆论产生影响,还很重视国际传播和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并通过积极的国际交流合作谋求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王文:建设国际知名智库 中国任重道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在主题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第七部分,将智库放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高度上来论述。在同一段落中,报告明确提出智库建设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些具体要求再次为中国智库人指出了前进方向,即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背景下,重视智库的对外合作,提升中国智库全球影响力,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苗绿:探索中国智库国际化路径 

  国际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发展方向。提升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现实需求,是中国智库在新时代下的重要选择。作为国际化的后来者,中国智库应在积极汲取国外智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国情,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道路。

  与国外专家对话智库国际合作及影响力 

  影响力,向来是智库评估的标准之一,也是诸多智库发展的重要目标。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被认为是打造智库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而以此为基础的“智库外交”还有助于国家软实力的构建。智库如何更好地展开国际合作?中国智库如何把握机会增进国际交流,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泛亚洲智库亚洲研究所(The Asia Institute)所长贝一明 (Emanuel Yi Pastreich)、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Africa Policy Institute)所长彼得·卡戈万加(Peter Kagwanja)和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执行董事梅丽莎·康利·泰勒(Melissa Conley Tyler)。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