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积极履职 共商国是
2018年03月14日 09: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14日第1410期 作者:

  编者按: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2018年全国两会已隆重拉开帷幕,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约请两会代表委员,就学界关心的热点问题发表各自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立足新时代 推动西部高校良性发展

  “离开了工作过的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以后,我才知道西部大学办学有多困难。”今年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直言自己的看法。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的提案就是聚焦西部高校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创新理念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长期关注教育领域改革。今年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议案。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周洪宇。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传承“西迁精神”为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对西安交大来说,就是要在西部大地上率先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3月10日,在陕西代表团驻地,刚刚结束小组讨论的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对记者如是说。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健全体制机制推动教育规范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是会场内外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递交了关于建设民办教育培训行业师资队伍、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化等方面的提案。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今年的两会议案之一就是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方兰: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显著标志。

  钟茂初:探索生态文明法律原则的具体实施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改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加快形成现代能源结构

  能源是人类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诸多论述体现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态势下对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视。为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传统能源结构亟须做出怎样的变革?这也正是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这些年来着重关注和思考的研究领域。就相关问题,张卫国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促进以超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发展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五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同时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于如何更好实施这一战略,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建议,加强“都市圈”的规划和建设,更好地推进城市群发展和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乡村振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杨德才数次深入农村开展调研,在调研中发现了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培育乡土人才 服务乡村振兴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蓝闽波:精准扶持中国企业“走出去”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全球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已经由规划设计方案变为各方积极参与的合作行动纲要,在一些重点合作领域也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建议督查我国《非遗法》落实情况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创造并保存至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力量所在。为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发展,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杨先农:完善困境儿童保护机制

  在近年来理论联系实践的工作中,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杨先农注意到,当前地方基层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民事案件中,由于没有建立困境儿童评估机制和机构,面临实际困境的儿童未能纳入困境儿童保障范畴,得不到相应的救济和帮助。与此同时,对困境儿童的救助帮扶大多停留在物质救助上,而丰富的社会专业资源没有得到全面和充分的利用。

  鲁晓明:加大融资租赁支持力度

  融资租赁作为新兴的类金融产品,是一种集融资与融物于一体的融资方式,比传统金融业更贴近实体经济,可以发挥产融结合度高的特点,部分替代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职能,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为企业压缩生产成本,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对于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