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中华思想的核心基因与发展脉络
2018年02月23日 08: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2月23日第1397期 作者:

 

  中华思想的核心基因生成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古为今用,让中华文化展现出历久弥新的时代风采,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本期特别策划围绕“中华思想的核心基因与发展脉络”展开讨论,以飨读者。 

  刘庆柱:“中和”基因生成中华国家认同 

  “历史文化基因”乃借用遗传学的学术用语“基因”而来。基因支配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如同生物世界的“基因”,人类、国家、族群、氏族、家族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延续着自身文化的核心因素成为各自的“历史文化基因”,它具有长时段的生命力。“中华历史文化基因”是“中国”、“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的,是属于“中国”、“中华民族”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中华民族“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就是因为我们的“历史文化基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田澍:“和”内蕴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的智慧宝库。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和延绵不断,就在于其能够追求和谐、尊重差异和正视不同。面对区域的、信仰的、语言的、民族的诸多差别,中华文化以其显著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不断吸取各类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以极大的自信丰富着中华文化的内涵,确保了中华文化持久的生命力,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吴琦:“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基因 

  中华传统文化围绕着如何建立和维持“和”的状态,实现“和”的理想,发展了关于“和”的哲学、道德与治国思想,建构了“和”的思想体系。方东美对中国文化的评价是:“中国哲学的智慧乃在允执厥中,保全大和,故能尽生灵之本性,合内外之圣道,赞天地之化育,参天地之神工,充分完成道德自我的最高境界!……总括此中根本精神,千字万语一句话,便是‘广大和谐’的基本原则,在这种广大和谐的光照之下,普遍流行于其他文化的邪恶力量终将被完全克服。”

  方光华:中华思想的思辨传统与时偕行 

  中国人自古就有喜爱思辨的传统。伏羲时代就发明了八卦,试图用八卦将自然与人类进行整体把握;黄帝时代又发明五行,认为掌握了五行也可以了解自然与社会。八卦和五行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古人把握世界的思维工具。

  张荣明:中庸之道是儒学的哲学基础 

  一个民族的特征,不在其科技,而在其文化。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经过两千年的积淀与发展,儒家思想已经植入中华民族心灵深处,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儒家宣扬仁义礼智信,注重道德;儒家讲人性,既有性善论,也有性恶说;儒家主张修齐治平,治国理政从自身开始;儒家认为治民应该以教为主,以罚为辅;等等。此类内容众所周知,若进一步追问:形成儒家学说的深层原因何在,儒家学说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却鲜见系统性的回答。笔者认为,儒家学说的哲学基础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既是儒家的思维方式,也是儒家学说区别于墨家学说和法家学说的根本依据。

  杜运辉:传承创新中华文化核心基因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华文化的核心基因,是中华文化中恒常一贯、生生日新的积极因素或根本性征,是在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综合创新的精神结晶。

  魏道儒:佛教思想融入中华文化基因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创造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中华文化在两方面表现突出:一是始终保持与生俱来的民族特色,历数千年依然醒目;二是始终秉承海纳百川的精神,吸收外来文化。中华文化在坚守优秀传统中成就了自身的长流不断、生机不减,在积极参与文明交流互鉴中实现了核心内容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在概括中华传统文化主体内容时,一般沿袭隋唐以来流行的说法,把“释”与“儒道”并列,共同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分析和认识作为“舶来品”的佛教能融入中华文化基因的先天之本、必备条件和突出表现,对我们全面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李华瑞:宋代践行孟子的仁政思想 

  中国古代以孔孟并称的时代,始自唐中叶的孟子升格运动。虽然孟子的“亚圣”名号形成于南宋后期,但是孟子思想在宋仁宗以后对宋代社会的影响,则具有名副其实的“亚圣”地位。北宋王安石和南宋朱熹对于孟子亚圣地位的确立功不可没。“仁政”、“王道”是孟子政治学说的核心。虽然目前学界对“仁政”有多种解释,但是均贫富、制恒产,济贫乏,“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是仁政的三项重要内容。

  张广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中华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系统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