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创新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科
2018年02月09日 08: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2月9日第1392期 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出了重要学术使命。2017年12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网、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017年马克思主义学科高端论坛”,深入宣传和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本期专题策划汇集与会专家学者研讨成果,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创新发展。

  曹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使命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这既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出了新的时代使命。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需要集中回答以下新时代重大命题。

  林建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新提升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切实做好党的十九大的最重要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教案)、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其基础和前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科、进学术、进教师头脑”工作。没有后面的“三进”工作,前面的“三进”工作就会落空。

  彭萍萍:十九大精神引领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

  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新时代的系统回答,确定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作为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思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提供了指导。

  孟宪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新使命和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聚焦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围绕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对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使命和新要求。

  李海春:时代理论背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党的十九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研究中会有更加丰富的理论成果出现,对研究中的传统问题会有更深入的探讨,也会涉及更多新领域和新问题。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而不仅仅是哲学本身,任何理论都应该与时代精神相关联。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更不可能独立于时代精神之外。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阶段到来之际,深入探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相关的主要学科的发展趋势,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背景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的“相关主要学科”包括世界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相关的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这四个主要学科,它们的研究成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考虑的理论背景。

  罗永宽: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质量 

  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质量,是新时代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在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方面的重要作用,将话语体系建设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建设一道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加强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的能力和水平建设的战略要求,“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建设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也确立了我们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行动指南。

  韩振峰:“三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任务 

  高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三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张士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原则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原则,坚持中国立场与世界眼光相结合、理论继承与理论发展相结合、科学阐释与整体建构相结合,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与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当代逻辑,为进一步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供有效的学理支撑。

  燕连福: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理论方面的重大创新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