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探访阿敦乔鲁
2017年11月24日 08: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24日第1338期 作者:

  天山,文明的走廊。位于西天山地区的阿敦乔鲁,在距今约4000年前,曾闪耀着青铜文化的光芒,以其较高的文明程度,在亚欧草原地区的文化交流过程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数年来,阿敦乔鲁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开始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本报记者实地探访阿敦乔鲁,现场感受那悠久而独特的青铜文化。

  天山西段璀璨的青铜文化——探访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

  打开门锁,推开铁门,把车子开进一片布满巨石的草场……对于每天在此进行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尔塔拉项目组领队丛德新来说,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而此刻,记者内心激动难耐,只因为即将跨进的是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从记者得知它的名字到走近它,中间跨越了5年时光。也是在这5年,这处偏居西天山地区的早期青铜时代遗存,经过持续考古发掘工作,终于绽放出了越来越璀璨的光彩。

  丛德新:从更深广层面理解阿敦乔鲁

  到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尔塔拉项目组的田野工作,已经持续了7年。7年中,项目组领队丛德新与同事在阿敦乔鲁考古工地上摸爬滚打,闯过了一道道难关,体验了考古工作的各种甘苦。对于他们,阿敦乔鲁的7年时光是考古生涯中无法忘怀的闪光片段。正是从阿敦乔鲁出土的材料出发,他们逐渐在国际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问题上发出了中国学者的声音,让阿敦乔鲁及中国学者的观点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初冬季节的北京,寒风乍起。本报记者采访了丛德新,倾听他讲述阿敦乔鲁考古人的所见所思。

  阿敦乔鲁考古:苦乐交织的探索之旅

  近年来,阿敦乔鲁的草地,迎来了一批批远道而来的中外学者。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各种问题,他们纷纷“上天山”来探访这处知名度越来越高的青铜时代遗存。而在此持续多年开展工作的考古工作者,经历了他人所难以理解的甘苦。对他们来说,为了心中热爱的考古事业,为了这片令人热爱的土地,这一切都值得。

  早期欧亚大陆文化交流的桥梁——访悉尼大学考古系研究员贾伟明

  悉尼大学考古系研究员贾伟明多年来在阿敦乔鲁从事合作考古发掘工作。他表示,经过这些年的发掘、调查和分析研究,对阿敦乔鲁墓地和遗址的认识在不断更新和深入。

  近年新疆部分青铜时代考古发现

  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民族乡恰勒格尔村东草场中,地处喀什河北岸吉仁台峡谷谷口三级台地上。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约200米,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2015—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开展发掘工作。

  感受阿敦乔鲁的深邃与丰厚

  2012年,一篇报道让记者与阿敦乔鲁“结缘”,但那时的阿敦乔鲁在记者眼中既特殊又陌生。2013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古迹保护中心研究员张平在提到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的发掘工作时,评价道:“这一刀开得好。”这么说,是因为阿敦乔鲁独特的地理位置——它是当时欧亚大陆文化交流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之一。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