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西江走廊——黄金水道的历史变迁
2017年11月10日 09: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10日第1328期 作者:

  编者按:西江源出云贵高原,是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流,珠江水系中最长的河流。西江与东江、北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合称为珠江。历史上西江流域是贯通中国西南地区的大动脉,如今它仍发挥着物资流动通道的作用。商业流动造就了西江商业城镇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西江流域商业发展探究

  西江发源于云贵高原,由西北至东南横贯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明清时期,西江如同一条大动脉,将中国西南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广西西江流域的重要圩镇中,民间流传着“无东不成市,无市不趋东”的俗语,凸显了广东商人及其资本在西江流域的重要地位。明代之前,西江流域的商业贸易重心集中在桂江流域,其中以南宋时期桂林(静江府)为中心的多重贸易网络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明清时期西江流域上流河段通道的开通,物资流动再次带动了商业文明的拓展,西江流域出现了有“小佛山”、“小香港”之称的繁荣市镇。

  大圩古镇:落帆顺流下广州

  大圩古镇位于广西桂林市大圩镇漓江东岸,是广西四大圩镇之一。大圩古镇水路距桂林23公里,陆路距桂林17公里,其北可穿桂林、通湖南,下经平乐、梧州到广州,东有潮田新河,与福利的马河相接,西连相思江,可至永福。据相关资料记载,大圩古镇初兴于宋,此处曾经设置税官;中兴于明,曾设置有芦田巡检司。清光绪三十一年《临桂县志》记载称大圩为水陆码头。明清以来,大圩逐渐成为桂北全县以及兴安、临桂、灵川、龙胜等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抗日战争时期有“小桂林”之称。

  段雪玉:李念德——从幕客到盐商 清代两广地区盐商翘楚

  明清盐商研究向以两淮盐商为重,但因其独特的区域社会特征和发展过程,两广盐商同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广西盐商李念德,为乾隆年间在广西桂林府从事幕业的李宜民承充盐埠时所用的商名,其经营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在两广盐商中当属少见。前人研究多聚焦于第一代盐商李宜民,对其家族成员继续以李念德商名承充盐商的事迹涉及不多。故本文主要介绍乾嘉道时期广西盐商李念德的家族式经营。

  梧州的隐秘历史:鸦片贸易

  在梧州曾经的商业贸易中,有一种最为特殊的商品——鸦片。在文史资料中,有不少文献提及民国时期梧州的鸦片贸易。鸦片贸易严重影响了梧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本报记者将透过鸦片贸易,以展现一段不为人知的梧州历史。

  关注西江水道的航运价值

  近代以来,西江水道在地理、航运、渔业等方面的价值开始受到学界关注,一些学者逐步对其展开科学调查。这些调查可以清晰展示出西江流域的地理地形、航道线路及其在渔业、航运、水利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悦城龙母庙:文化信仰背后的经济运作

  在广泛分布于西江流域的龙母庙中,以位于广东肇庆市德庆县悦城乡的龙母庙香火最为鼎盛。每逢五月初八龙母诞期前后,来自各地的参拜者络绎不绝,人数多时可达十万以上。悦城龙母庙在当地不仅是有影响力的庙宇,也是西江流域商业繁荣、水运发达的缩影。据清光绪《德庆州志》记载,龙母庙“岁当江浒,往来官商,牲醴祭奠,以祝安澜”。目前悦城龙母庙的建筑仍然保持清代的风格。

  王建军:西江流域民间文献收集和整理的意义

  西江是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流,为中国第三大河流,也是珠江水系中流量最多、运量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发源于云南,流经广西,在广东三水与北江交汇。百色、南宁、贵港、桂平、梧州、肇庆、佛山、广州等沿河城市,均是历史悠久、食货充盈、文教昌盛的州县,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文献,现查明的主要有碑刻、契约、民歌唱本、木鱼书、牛哥戏、宗教经文、方志、族谱、蒙学读物、医药书、小说、账本、票据、信札等。目前这些文献散落在古村落、地方圩镇、各类行商坐贾、古旧书市场、民间收藏家,以及西江流域沿途重要的市、县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之中。民间文献是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史研究中长久不衰。因此,全面收集和整理这批地方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