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中国古都系列报道——开封
2017年04月07日 08: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4月7日第1181期 作者:

      

   编者按:开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相继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表明,在开封地下叠压着6座城池,包括3座国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镇。叠压层次之多、规模之大,被考古学家认为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城摞城”奇观是缘何形成的?历史上开封的都城建设对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哪些有益借鉴?不久前,本报记者走访河南开封,并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专家学者。

  新郑门遗址:再现“ 城摞城” 人文历史地理奇观

  新郑门遗址位于今开封市南郑门村北部、宋城广场南侧,是北宋东京城遗址外城诸城门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城门。远远望去,新郑门遗址发掘区被巨大的钢结构大棚覆盖,颇为壮观。

  看城墙 知开封

  “看城墙,知开封。”在开封,当地人有着深深的“城墙情结”,他们将城墙视作这里的“脊梁”。

  龙亭:见证开封的繁华沧桑

  根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今天开封龙亭公园一带,是历代皇宫所在地。考古发现也证实了在龙亭公园湖底,叠压着明代周王府遗址以及金代和北宋的皇宫遗址。

  北宋东京城:凸显商业与开放

  开封——这座八朝古都在北宋时期达到了鼎盛。与前代相比,北宋东京城的都城形制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东京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地位?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程民生。

  经济因素影响古都兴衰

  2013年,中国古都学会认定老丘为开封的第一代都城,确认了开封“八朝古都”的地位。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看来,必须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在大的历史发展趋势中认识开封的古都地位。围绕古都开封的历史地位等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张新斌。

  “城摞城”奇观展现开封历史变迁

  在今开封城地下约3—14米的范围内共有六座城池,分别为战国时期魏国国都大梁城、唐代汴州城、五代及北宋东京城、金代汴京城、明代开封城和清代开封城,这些城池按照时代顺序,自上而下叠压在一起。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东京印象”

  古代文学与城市关系密切,文学作品反映城市面貌,城市变迁影响文学作品。开封作为北宋东京都城的形象与印记更是如此,“东京印象”不仅是后人了解北宋东京城真实面貌的一面镜子,也为中国古代都城文学研究提供了独特案例。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孙逊围绕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东京印象”这一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南北运河见证东京城百年兴衰

  纵观中国古代建都史,交通在历代都城选择时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隋唐时期,伴随着大运河的开凿,漕运成为主要运输渠道。作为水陆交通枢纽,开封的水运优势逐渐受到了统治者青睐。但开封地处平原,有其天生的不利条件,因此有学者认为,交通优势成败了开封的都城地位。

  从开封到临安:故都的追忆与重塑

  靖康之难,开封沦陷,宋室南迁,定都临安。大批开封人流落南方,随之而来的还有汴京的生活方式。在历史的洪流中,这次南迁显著促进了我国南北文化的融合,尤其是中原文明对南方的影响。那么,这种影响在我国城市文化塑造中何以体现?围绕记者提出的问题,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梁建国接受了采访。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