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建设“一带一路” 必须语言先行
2017年02月17日 08: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2月17日第1149期 作者:

  

   编者按:“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国与国之间的“民心相通”,当其由愿景付诸行动,这项以经济建设为主导的造福沿线国家乃至世界的宏伟事业,既充满诱人的前景,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挑战,乃至阻力,需要相关方面凝聚共识,齐心协力,稳步推进。语言的沟通,作为“民心相通”的基础,可谓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让相关国家能够正确地理解、认同和接受我们的主张和做法,这就需要发挥语言的作用。语言是直通人心的钥匙。这种意义上,语言学研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以无可替代的方式为这项宏伟事业贡献智慧。

  赫琳:“一带一路”话语构建的三个关键

  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至今仍是国内外高度关注的话题。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事业单位到学界,从主流媒体到自媒体,都踊跃参与了“一带一路”的话语构建,形成了声势浩大、异彩纷呈的舆论氛围。但在有关表述中,有些话语缺乏深思熟虑,难以让人理解和认同,甚至可能产生负面效应。我们认为,“一带一路”话语的构建,应该充分考虑如下三个关键问题。

  赵明鸣:中亚五国语言及其使用情况

  重视和利用所在国的国语国文开展外交工作和友好往来,对于加深丝绸之路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和加强经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相关高校应加紧培养这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以及军事安全领域已刻不容缓。

  邢欣:重视发挥跨境民族的语言优势

  跨境民族就是同一民族跨国而居,虽然处于不同的国情中,受当地的主体民族或其他民族的不同影响,在不少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语言相同或相近,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基本保持共同的民族特色,有着同一民族认同感的民族。

  梁琳琳 杨亦鸣:充分掌握沿线国家语言国情

  “一带一路”建设目标是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建立一个当代中国与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愿景与规划的实现需要以语言为基础。语言相通,才可能谈及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因此,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

  许艳平:创新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铺路搭桥,需要适用的语言人才支持。创新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途径之一。

  沈骑:关注语言需求 做好外语规划

  外语规划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互联互通的重要保障,备受关注。时下,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家外语能力建设已经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不少高校纷纷开设“一带一路”沿线的小语种专业,昔日不受重视的小语种专业成为近两年高考招生大战中的“香饽饽”。国家外语能力建设对接国家战略本身是一件好事,但需要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

  赵世举:语言服务建设要理性需创新

  语言服务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必须先行。这已渐成共识。近年来,语言学界及相关领域积极行动,为“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建言献策,成效初现。但我们也感到有必要深化调研,科学规划,理性建设,创新发展,有序运作,以防冒进和走偏。

  陈代球 黄忠廉:翻译是开“路”先锋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主动与沿线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达至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一带一路”的顺利落实要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而成“五通”,则必先语言相通,而欲成语通,则必经翻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建设“一带一路”,翻译开路。

  李德鹏:非学历教育——小语种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语言互通是实现“一带一路”建设中“五通”的基础,目前的语言互通存在小语种人才短缺的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超过40种非通用语,我国2010—2013年高校外语专业招生的语种只覆盖了其中的20种。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了,努力增加小语种专业,但主要的培养模式是全日制本科,在这些本科语言人才没有培养出来之前,如何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近期的小语种人才需求问题?我们认为非学历教育可以作为小语种人才主要培养模式的有效补充,时间上有一个月、半年、一年、两年等不同时段;内容上有日常交际、商务外语、法律外语等不同目标;程度上有低级、中级、高级等不同层次。

  李蓝: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甘肃方言调查研究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提出的创新工程为“中国重点方言区域示范性调查研究”项目。这个项目计划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各选一个学术价值比较高、调查难度比较大,在方言调查研究领域有一定示范效应的方言区域。经过讨论,最后确定在北方以甘肃全省的汉语方言作为调查对象;在南方,以湘、粤、桂三省交界地带的平话土话作为调查对象。“甘肃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即“中国重点方言区域示范性调查研究”中的子课题。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