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回乡见闻——记录家乡发展足迹
2017年02月10日 08: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2月10日第1144期 作者:

  

  编者按:“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正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2017年春节期间,本报记者奔赴祖国各地,通过实地走访、观察,记录家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举措和发展成就;记录家乡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激情和干劲儿!

  精准帮扶引领贫困县脱贫致富

  春节期间,记者回到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与朋友们谈起家乡的新变化,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家乡精准脱贫的成果。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在2016年,寿县将“全力以赴攻脱贫”作为攻坚克难的重要抓手,编制了72个重点贫困村规划,加快实施脱贫攻坚十项工程,坚持精准问责。目前,已有25个村出列、2.046万人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

  2017年春节记者回到了故乡——陕西省山阳县天竺山镇,这里留下了记者孩提时的记忆,直到考上大学才走出这片深山。但确切地说,这个乡镇是在国家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春风吹拂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天竺山镇,原来并不叫这个名称,这已是第三次更名,而这三次更名都发生在近十几年里。可以说,是中国西部乡镇发展的一个缩影。

  探索“电商+农产品”发展新模式

  记者的家乡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农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落后、信息闭塞,长期以来,阳新县偏远农村的农特产品除自给自足外,几乎处于滞销状态。这也是许多农村一直处于落后的原因之一。

  文化旅游打造城市“新名片”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兴起,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河北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座古迹、遗址记载着这座古老城市的峥嵘岁月。在春节回家探亲期间,记者感受到文化旅游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新变化。

  就近城镇化 让“乡愁”安家

  由于第二天就要上班,正月初六的夜里,周伟伟家邻镇的村民于正亚正开车赶回自己工作的城市江苏省昆山市。两年前他在这座城市安家落户,父母却不愿离开家乡盐城市,儿子无法割舍对父母的牵挂,过年过节总要回来探望。往返800多公里,在老家虽待不了几天,但对于正亚来说,幸福远胜过奔波劳顿。

  电子商务助力返乡创业创新

  在政策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推动下,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如江西、湖北、安徽等地的农村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返乡创业创新热潮正悄然兴起。返乡创办企业注册公司、家庭电商、农村电商等在不少地区开始涌现。以年轻人为主力的返乡电商创业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长春新区:冉冉升起的创新新星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长春新区的批复》,长春新区作为第17个国家级新区正式获批。设立并建设好长春新区,对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深化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让“非遗”花灯绽放现代光彩

  “灯火荧煌天不夜,笙歌嘈杂地长春”,彼时北宋汴京灯会的盛况,如今在全国遍地开花。春节期间的陕西关中,从乡村到城市、从街道到弄堂,大明宫遗址、西安城墙、钟鼓楼处处张灯结彩,火红的灯笼衬托出一片祥和热闹的节日气氛。

  在路上:“90后”研究生的创客梦

  如果不仔细阅读郝云慧的创业简历,很难想象眼前略显稚嫩的小伙已是深圳创客群体中的“元老级”人物了。作为深圳华强北创吧咖啡的负责人,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在读研究生郝云慧一直坚定地走在创业路上。春节期间,记者在创客之都——深圳对他进行了采访,请他讲述创业路上的点点滴滴。

  绿色产业让农民得实惠

  春节期间,记者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前吕村。仅仅一年,这里的变化让人振奋,更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传承习俗 年味十足

  1月29日,大年初二,记者来到山西省“四大名楼”之一的祆神楼,感受“三贤故里”介休地区的春节习俗与城市新变化。近年来,随着介休城市建设推进,原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祆神楼及其配套建筑均已初步完成修复,介休博物馆业已建成并对外开放。根据介休市政府公布的春节、元宵节活动安排,祆神楼附近的明清一条街从春节开始有庙会活动。

  走出家门去过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不再局限于扫尘、祭祖、守岁、拜年、“破五”等在家过年的“系列剧”模式,而是选择了走出家门,开启旅游过年的“特别篇”,春节长假也渐成旅游“黄金周”。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44亿人次,同比增长13.8%。同时,出境旅游总量约615万人,同比增幅近7%。春节假日七天旅游消费需求增势明显,旅游活动丰富多彩,各地民众出游热情高涨。

  生态城市要在形神兼备上下功夫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等40个地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市(县、区)。在这一大背景下,“生态昌乐”的建设也有条不紊地展开。记者的家乡山东省昌乐县曾于2015年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图书馆中的书香年

  2月1日,大年初五,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这里丝毫没有因为节日而变得冷清,许多读者仍到馆中读书、借书。院内灯杆上挂起的红灯笼,许多展览与互动活动,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把一个气息浓厚的书香年带给了广大读者。

  盘活民俗文化资源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春节无疑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节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春节习俗在传承中发生着流变。春节期间,记者走访了济南各大旅游景点,千佛山新春祈福庙会、趵突泉灯会等民俗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市民参与,异彩纷呈的民俗活动在丰富游客和济南当地民众春节假日生活的同时,也成为推动济南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爆竹声渐弱 清新过大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爆竹声中辞旧迎新,是中华民族传统过年习俗。2016年入冬以来雾霾频发,陕西关中地区PM2.5连续多日位居全国前列。为了治污减霾,西安市政府于2017年1月4日发布通告,对丁酉年春节期间爆竹的销售和燃放作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规定,绕城高速以内区域为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区域。迎春纳福,万象更新,过一个安乐祥和、干净清新的春节成为公众的共同期盼。

  重睹中原建筑奇观—— 山陕会馆

  在历史文化名城南阳以东45公里的地方,坐落着社旗县,这里便是记者的家乡。该地历史悠久,因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地赊酒旗起兵而得名,民间俗称赊店。古镇上最负胜名的是镇中心一座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群——山陕会馆,又名“山陕庙”、“关公祠”,曾几何时这里是记者最熟悉的地方。在儿时的记忆中,逢年过节长辈都会带着晚辈去山陕庙走马观花式地逛一逛,在当地人心中这是节日里最重要的一项“节目”。

  在保护中开发传统村落

  “半山腰处半山间,半山深处有人烟,半山云居半仙人,半山城堡上千年。”这段俗语形容的就是位于河北省邢台县路罗镇境内的英谈村。英谈村不仅是华北地区目前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之一,也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石头城堡建筑群之一,还是研究明清冀南地区乡村文化史和冀商经济的重要遗存。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