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中国古都系列报道——洛阳
2016年11月11日 08: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1月11日第1086期 作者:

  

  编者按:洛阳位于华夏腹地,自夏朝开始,殷商、西周、东周、东汉、后唐、后晋等十三朝先后在此建都。如今,这十三朝古都遗留下了五大都邑遗址,在洛河沿岸、长达30多公里的盆地中心地带,分布着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被称为“五都荟洛”。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城见证了中国多个朝代的更迭变迁,历史兴衰,从二里头遗址,到布局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的汉魏洛阳城,再到隋唐洛阳城中轴线的空间序列设计和天际线营造,洛阳古城的变迁是中国古代都城建制的一个缩影。今年8月,记者赶赴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以及隋唐洛阳城遗址等地,在历史的遗迹中探寻古都洛阳的宏大时代画影。

  二里头:中国都城建制的重要源头

  二里头,这个洛阳盆地上的普通村庄,因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被载入中国考古史册,这个朴素的村庄也开始为世人所熟知。在几代考古工作者50多年的不懈努力下,二里头遗址的全貌愈发清晰,广袤田野下面隐藏着中华民族3000多年前的一段辉煌历史:这里发现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络,发现了最早的宫城,发现了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

  丝绸之路的洛阳印记

  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做了这样的描述,“在绵长的丝绸之路网路中,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长5000公里,从汉唐的都城长安/洛阳出发,一直延伸到中亚的七河地区”。汉唐时期的洛阳作为历史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带来了中外经贸文化的首次繁盛交流。

  古都洛阳:中国都城史上的“地标”

  “十省通衢,天下之中”,说的便是千年古都——洛阳。这座城市堪称中国都城史上的“地标”。40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洛阳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而丰富的历史。

  都城史上“承上启下”的汉魏洛阳城

  汉魏洛阳城始建于西周,先后经历了东周至北魏等多个时代,到初唐方才废止。汉魏洛阳城中间经过多次修筑、废毁、再改建,城市形制变化极为频繁复杂,是了解中国古代早、中期都城形制与发展变化的重要城址。尤其是在北魏时期,洛阳城达到了史上最大的面积,有将近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古代都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汉魏洛阳城:古代都城之典型代表

  在中国的古都史上,汉魏洛阳城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从今天的洛阳东行10多公里,就进入了汉魏洛阳城遗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钱国祥的引领下,记者来到这里。千年前,曾经的宏大城阙、巍峨宫殿早已化为烟云,但断断续续的古城垣、壮观的太极殿基址见证着这座古城的兴衰。伴随着几十年来的考古发掘,这座饱经沧桑、深埋于黄土之下的古城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保护性展示昔日都城建筑群

  历史的篇章翻到7世纪,洛阳,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频繁战乱留给城市的巨大创伤后,洗去凋敝,重施粉黛。隋炀帝大业元年(605),一座新城跨洛河两岸拔地而起,这就是隋唐东都洛阳城,与西京长安城并驾齐驱。洛阳再度迎来她作为帝王之都的荣耀。从隋炀帝在此营建都城,此后朝代更迭,都城原址沿用长达530余年。大唐盛世——中国古代这段最辉煌的历史也在这里留下了道不尽的华彩乐章。

  古都洛阳体现中国早期建都观念与都城制度

  古都洛阳对中国古都制度有许多重要的开创和发展之功,所体现的中国早期建都观念与都城制度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