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中国古都系列报道——辽五京
2016年09月23日 08: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9月23日第1056期 作者:

    

  编者按:辽上京是辽代营建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首都,也是中国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地区建立的第一座都城。近年来,随着辽上京、辽祖陵遗址等考古工作的不断展开,新的史料不断被发现,这已成为契丹辽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增长点。自2011年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上京考古队开始对辽上京进行有计划的考古发掘,相关研究不断取得丰硕成果。8月上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等联合主办的“契丹辽文化暨第三届契丹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赤峰市巴林左旗召开。近日,记者走访了正在发掘的辽上京考古工地。

  寻访辽上京

  同样作为都城,在汉魏洛阳城、唐长安城等名城的比照下,辽上京的存在显得相当寂寞。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很难寻觅它的身影;在史书中,有关它的记载也是寥寥。当初,在北宋人的想象中,辽国极为偏远酷寒,这在宋人的使辽诗中可见一斑,无论是王钦臣的“穹庐三月已淹留,白草黄云见即愁”,还是彭汝砺的“寒日拥云初漠漠,急风招雪晚萧萧”,都抒发了这种情绪。

  辽上京考古发掘新成果和新认识

  辽朝是契丹人建立的、汉人居多数的朝代(907—1125年)。公元907年,作为中国历史进程中重要节点的唐朝灭亡,五代第一个小王朝“梁”立国。同年,雄踞燕山北麓地区的契丹族异军突起,契丹部落联盟可汗耶律阿保机称帝。公元916年正式建国号“契丹”。此后契丹·辽朝逐渐统一北方中国,并长期占据,与南中国的五代、北宋对峙200余年,开启中国第二次南北朝的局面。辽朝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文化。其后北方民族不断南下与汉民族融合、共存。金朝挺进中原,元朝统一中华,最后清朝在元、明基础上,奠定现今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国家的版图。

  被遗忘的白塔:辽上京南塔

  辽上京南塔位于辽上京遗址南约2.5公里的龙头山北侧。据附近出土的乾统二年(1102)《东头供奉官王士方墓志铭》与天庆元年(1111)墨书铭骨灰匣,龙头山在辽时称石盆山,南塔周围即开悟寺寺址。包括《辽史》在内的各种文献都没有关于石盆山与开悟寺的记载,但考虑到辽上京城的特殊构造,上京城系由皇城和汉城二部分组成,辽皇室与被迫迁移到上京的非契丹人得以近距离接触,认为上京南塔能够反映出契丹人和非契丹人共同的宗教信仰与心愿。辽上京城附近现存佛塔遗址三处——上京北塔、上京南塔、西山坡佛寺遗址,其中上京南塔保存良好,是其中唯一残留塔身浮雕者。该塔浮雕的制作技法、造像及其配置彰显出辽代独有的特征,成为研究辽上京佛教文化的重要材料。

  辽五京:理解辽朝地方制度关键

  辽朝地方统治制度具有鲜明特色,向来受到学界重视。辽五京是如何建立的?分别有何特点?学界关于辽五京有哪些重点探讨的问题?近日,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康鹏。在康鹏看来,辽五京是理解辽朝地方统治制度的关键所在。

  三京遗韵今犹存

  辽五京按地域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组,辽上京、辽中京位于契丹兴起的草原腹地,辽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辽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随着契丹力量发展逐渐纳入版图,是控制各种资源的区域中心。近期,本报记者先后探访了后三地文化遗迹,寻觅三京遗韵。由于三京分别沿用唐幽州、北魏平城、汉襄平故城旧址,其后一直沿用到当代,属于“古今重叠型城市”,仅存少数遗迹,相关研究参差不等。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