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2016年07月22日 07: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7月22日第1013期 作者: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总结了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讲话提出,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习总书记的讲话在社科界引发强烈反响。社科界如何更好落实总书记对共产党人提出的殷切期望?如何以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引,坚定理想信念,做好社科研究?本期特别策划邀请社科界多位专家学者畅谈学习体会和心得。

  “烈士血如海 日月换新天”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始于1921年7月党的创立。对于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的精辟论述:“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确实如此,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中华民族和世界三个维度,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的深远而伟大的影响,即: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为改革开放后的腾飞奠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所作出的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其中,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是承上启下的一大伟大历史贡献。

  用改革开放实践书写伟大智慧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经过38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个历程和成就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中国特色。中国特色有效解决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和战略性、事关我国前途命运和民生幸福的重大疑难问题,显示出了超凡卓绝的伟大智慧。

  学者心声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历史经验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不忘初心 赢得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意义十分重大。一是,不忘初心,才能保持党的政治定力,不偏离马克思主义指引的航向。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更加有定力。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95年来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风险考验就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不忘初心,就是我们在当今世界大变局和当代中国发生前所未有大变革的背景下,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丰富中国理论,回答中国问题,引领中国未来。二是,不忘初心,党才能保持旺盛的奋斗精神。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95年来始终胸怀远大理想,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我们党如果始终不忘远大理想,每名党员始终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并且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衔接,善于把中国梦变成一个个“致富梦”、“成才梦”,党的奋斗目标就会实现。三是,不忘初心,我们党才能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执政使命。纵观当今世界失去执政地位的大党老党,忘记宗旨的有之,贪污腐化的有之,纲纪松弛的有之。中国共产党坚持不忘初心,就能做到从严治党,不会中途改变航向,不会背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享发展。

  共产主义理想的当代价值

  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谈及共产主义理想问题,将其作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要方面。把握共产主义理想的当代价值,认清共产主义理想的内在功能,也就能明了强调共产主义理想的缘由。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于19世纪,但其内在的科学性决定了它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党立国之本。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强本固基,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正路

  “四个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客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自信”,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有实践、理论和制度三个层面。与之相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

  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理论工作者大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党的思想理论战线上的同志,要深入领会学习这一任务目标,把我们的主要工作也要放在为这一任务目标的服务上来。

  开拓中国改革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中国外交:担和平之责 造人类之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这段掷地有声的讲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外交的使命感,那就是担和平之责,造人类之福。

  努力创造人民幸福生活

  从作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的时代号召,再结合近几年来已经采取和正在推进的各项治国理政新举措及其成效,可以发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已经对坚持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改、初衷不变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正在领导人民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强化制度和纪律建设,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社科研究须着力回应时代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号召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一伟大号召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发扬传统,开创未来,全力推进理论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切向前走,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必须思考和铭记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是怎么走过来的,应该如何重整行装再出发。而解释这一切问题的关键之钥,就是矢志不渝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这一真挚情怀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

  做好社科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入学习讲话精神,我们认为,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树立方向意识、人民意识、自信意识。

  党员心声

  哲学社科工作者学习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就是要像总书记所做的那样,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感情,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充满信心,对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信任,永远同党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不畏艰难,勇于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承担起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就要像总书记倡导的那样,不忘初心,不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不忘我们选择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初衷,不断回溯自身的历史起点,从中获得精神动力和前进方向;就要像总书记号召的那样,继续前进,要在过去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接力、持续探索,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向新的境界,为解决人类社会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