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中国古代航海文明与海上丝绸之路
2016年04月15日 08: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4月15日第946期 作者:

  编者按:中国古代,拥有灿烂恢弘的航海文明。纵览中国古代航海文明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不同文化间的融合碰撞,推动了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构想,以经济合作带动沿线国家走向全面合作,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本期特别策划邀请有关专家,钩沉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文化成果,展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美好愿景。

  秦汉海洋交通与中外文化交流

  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建立,是历史实现重要转折的标志。这一时期“天下”与“海内”并说的语言习惯体现了政治文化意识中的海疆观。对“海”的关注,反映了当时社会海洋意识的觉醒。秦皇汉武等有作为的帝王注视神秘的海域,并且对海上方士的海洋探索予以行政支持。秦汉海洋航运推动了海洋资源开发的进步,促进了早期海洋学的发展,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

  中国古代航海的最高点在汉朝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航海技术上、航线覆盖上,中国历史上也不是一直在进步的,最高点居然是在汉朝。”中国古代航海的最高点难道在汉朝吗?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从造船、航海技术而言,还是从航线覆盖上而论,汉朝并不是最高点。相反,汉朝以后,中国在这些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这既符合中国航海事业发展内在逻辑,也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郑和七下印度洋:中国古代航海外交的巅峰

  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跨文明和平对话与合作发展的价值理念从历史纵深中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了古老海上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航海术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东西方的伟大通道,是人类认识海洋、利用海洋与征服海洋的实践产物。“海上丝绸之路”的沿革轨迹,无疑受到多种时代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航海技术。历史上中国人之所以能航行在“海上丝绸之路”,正是由于我们掌握了远洋航行所必需的航海技术。

  中国古船扬帆“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始于西汉,满载丝绸的中国航船在这条航路上“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海上贸易的运输轨迹,也是船舶的航行轨迹。船舶、航海和贸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船舶是载体、航海是手段、贸易是目的,它们共同组成一部雄壮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合唱,促进中国与海外的相互交流沟通。

  “过洋牵星术”来自阿拉伯吗?

  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郑和航海的“过洋牵星术”,“一看就是阿拉伯的技术”。这种观点无视中国古代悠久的天文航海传统,也抹杀了郑和航海的伟大成就,实乃西方航海史家谬论的翻版,很有必要加以澄清。

  现代海上丝路助推自贸区建设

  通过建立国内自由贸易区(FT-Zone),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进双边和多边自贸区(FT-Area)建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虽然在对外开放的立足点上有所不同,但在助推自贸区建设与升级,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和国际合作共赢模式上却是一致的。其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自贸区的建设与升级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海上丝路与南海问题

  为了顺利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现海洋战略目标,就必须处理好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东盟国家的关系,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南海问题。

  阿拉伯人的航海范围不及郑和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航海壮举,早已被举世公认,然而最近竟有人认为“郑和的历次航海并没有突破阿拉伯人的航海范围”。这种观点随意颠覆了郑和航海的伟大成就,是对历史事实的严重歪曲。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