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中华文明起源系列报道——海岱地区
2015年04月17日 08: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4月17日第727期 作者:

  编者按: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是历史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国历史的肇始,但古代文献中对黄帝、炎帝乃至尧舜禹时期的记述均为后代文献的追述,其中还有不少神话的色彩,难以作为信史来证明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史学界兴起的“古史辨”运动使人们开始“由盲目的信古而进到疑古”,当传世的古代文献资料不足为信时,考古发掘的资料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依据。

  城子崖遗址为批驳“中华文化西来说”提供力证

  从泉城济南出发,汽车沿着公路东行近1个小时,即可到达章丘市龙山镇,镇东边、济王路北侧,有一长方形高地,远远望去,宛若城垣,名曰“城子崖”,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矗立其中,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龙山文化发现地。

  大汶口遗址涵盖整个大汶口文化时期

  大汶口文化因1959年首先发现于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该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是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文化的发现与确立,是新中国史前考古的重大成果之一。该遗址延续时间较长,文化内涵特别丰富,包含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发展阶段的文化遗存,尤以大汶口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

  龙山文化遗址展现社会形成期特征

  龙山文化的确立,是继仰韶文化之后最重要的发现。它不仅在实践上填补了仰韶文化和殷商之间的空白,而且,为中国本土追寻中华文化的来源,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探索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进程

  从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仰韶文化的发现,伴随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探讨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2002年,为推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我国国家层面启动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该项目第四期于2013年启动,预计于2015年结项。

  加强国际对话 深化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易建平

  文明的起源是多年来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甚至是考古学界研讨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学者围绕中华文明的起源做了大量研究。有学者表示,时至今日,有关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探讨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

  海岱文化区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重要一极

  海岱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东西方文化接触是由拓展生存空间而导致的,当彼此的行为妨碍对方时,必不可免地要发生冲突。以龙山时代东西方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为发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国家的构建走上轨道。从后续的文化发展来看,当时的冲突具有巨大意义,不仅为龙山文化的产生准备了条件,也奠定了此后黄河中下游文化发展的格调与基础,以及当时中国的政治格局,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区域考古法推进山东史前考古—— 助推复原中华文明早期进程

  从20世纪30年代初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至今,经过考古工作者尤其是山东省内考古工作者70多年的努力,海岱文化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已得到初步建立,构成了中国史前考古、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