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古路新生——探访海上丝绸之路
2015年02月13日 08: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2月13日第705期 作者:

  

  周边外交视野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首次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海上丝路与之前提出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遥相呼应,新时期中国对外合作大战略浮出水面。2015年,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规划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古路新生 一条“海丝”通古今

  两千多年来,作为连通东西方纽带的海上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史中写下了辉煌篇章,中国段长期都是这条纽带的始端和中心。潮来潮去,云聚云开,大海未曾寂寞,港口和岛屿记录了许多往事: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都使这条通道魅力不凡、光彩照人。

  中国应大胆追寻海洋文明

  “我们需要从海洋的角度看中国”。在海风、海色、海味的熏陶下,9岁就移居厦门的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国桢对海洋有着深刻的认识。记者与他的对话,也围绕着海上丝绸之路、福建与海洋的关系展开。

  道不尽宁波港口贸易故事

  宁波被认为是梁祝故里,入夜以后,婉转、凄恻的小提琴曲《梁祝》就会回荡在月湖公园上空。在公园里,除了有凄美爱情故事萦绕,还分布着高丽使馆、水则碑等诸多遗址、遗迹,其中不少就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有关。贸易的繁盛,往来的使节,求道的高僧,令宁波拥有辉煌的过去。今天,宁波港稳居我国第二大港口之位。从古代港口向现代化大港转型,宁波走在了前列。

  泉州:向海而生的东方大港

  “欢迎来到东亚文化之都!”在泉州,一坐进出租车,就会听到一段自动播放的欢迎词。2013年,泉州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一同获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也成为泉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一张亮丽名片。

  厘清基本概念是研究“海丝”的起点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催热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话题。对此,宁波大学历史系教授龚缨晏却有一番“冷思考”。

  “海丝”申遗:文化遗产学不能缺位

  南京作为六朝都城的时光中,众多浮海而来的外国使臣、佛界高僧以及商人来此活动,另外也有通过西北陆路来的使节,与经海路来的使节相会在这里。

  分不开的海与陆

  走进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展厅,馆藏文物和正在巡展的“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展品令人目不暇接,深感海洋对我们的馈赠是如此丰富。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