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以引领中国学术发展为己任
《中国社会科学》第四届编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
2015年01月23日 07: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月23日第696期 作者:本报记者 毛莉

  在冬日的暖阳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洋溢着一派轻松而热烈的气氛。1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第四届编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此间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编委会主任王伟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江、李培林、蔡昉等编委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编委会副主任高翔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记者王宙/摄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王伟光在讲话中对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风向标,队伍在扩大、事业在扩大,发展形势越来越好。”

  王伟光对《中国社会科学》未来发展提出八点意见。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第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己任,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体系和话语体系。第三,以“双百”方针为原则,寓政治性于学术、学理性之中,努力促进中国特色理论学术的创新和发展。第四,坚持基础和应用研究并重并举的方针,注重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注重研究国内外社会思潮和历史上的重要流派,努力提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学术水平。第五,以实事求是的学风和科学严谨的文风为导向,开展民主开放的学术讨论,努力办成中国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的学术之家。第六,以中国学术“走出去”为战略选择,加大国际学术交流力度,努力扩大中国特色理论学术对外影响力和话语权。第七,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整理、研究、挖掘中国优秀传统学术思想,努力促使当代中国的优秀思想文化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机结合。第八,以管理强刊为抓手,加强制度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和学术“双过硬”的高素质领导骨干队伍和编辑队伍。

  2014年,硕果累累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向编委会作工作汇报,回顾总结了《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的办刊情况。

  据介绍,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12期共刊发125篇文章,用稿率1.9%。从学科分布看,发文范围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法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七大学科,每学科的发文量在14—19篇之间。此外,还刊出了公共管理学文章5篇、政治学文章5篇、国际关系学文章2篇。

  从作者分布看,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共有作者178人,分布范围广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及北京大学作者的发文量位列前三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社会科学》在审稿和用稿上对所有作者一视同仁,不为作者的地位、职称等因素左右,始终注重培养青年学术人才,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在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的作者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校生;部分实力上升较快、以前较少有机会在《中国社会科学》发文的普通高校也开始崭露头角。

  《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引领中国学术发展为己任,刊发的大量优秀学术成果获得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在近年来的各种期刊排名中,《中国社会科学》持续名列第一,影响因子远远高于其他综合性学术期刊,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拉越大。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社会科学》所刊登文章在2014年度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63项。

  事实上,《中国社会科学》在2014年的收获远不止如此——

  杂志社坚持开门办刊,精心组织以“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为代表的系列品牌学术论坛,成为发现优秀作者、培养优秀选题、培育优秀稿件、引领学术发展的重要创新平台。

  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联合国外重要学术机构共同举办“中德学术高层论坛”、“中拉学术高层论坛”等系列国际学术论坛,有效提升刊物的国际影响,推动中国学术大步走向世界。

  大力推动学术期刊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以“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和“世界华文学术名刊高层论坛”为代表的系列期刊论坛,团结和凝聚了一大批优秀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共商期刊发展大计,引领中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

  这一桩桩成绩得到了与会编委们的高度赞赏。编委们一致认为,《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中国社会科学》自2012年改为月刊以来虽然工作量翻了一番,但刊物质量稳中有升,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持续攀升,殊为不易。

  “《中国社会科学》我期期都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说,虽然很多学科离他的专业很远,但都可以从中或多或少获得养分。他认为,2014年的《中国社会科学》一如既往地保持了高端、大气,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前沿和领先。

  在编委们身前的会议桌上,除了一摞摞《中国社会科学》外,一期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工作通讯》也引起了编委们的格外注意。在编辑工作通讯上,详细记录了每一次发稿工作各环节的情况。“你们的管理工作做得真细!真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裴长洪赞叹道。他认为,《中国社会科学》之所以办得好,很大程度上源于好的管理工作。

  35年,引领并见证当代中国学术发展

  在《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史上,2015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中国社会科学》在今年迎来创刊35周年。

  高翔指出,从创刊至今,《中国社会科学》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并见证了当代中国学术的发展,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高翔强调,这35年来的发展历程值得认真回顾,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当前,应结合新形势下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进一步明确刊物定位,坚持正确导向,推动中国学术话语权建立。

  高翔介绍,今年杂志社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办好《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5周年纪念活动,深入总结办刊经验、教训,召开“《中国社会科学》与新时期中国学术道路研讨会”、组织开展《中国社会科学》百篇经典论文评选活动等。

  《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其前景令人充满期待。“《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学术期刊的一面旗帜,35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所长李景源表示,学术是刊物的生命。《中国社会科学》所刊文章代表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希望它在今后继续严把学术水准,并进一步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表示,经过35年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的品质有口皆碑,在学术界、理论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希望《中国社会科学》今后进一步关注青年学者,更加深入走进青年学者的视域。”陈众议建议,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可以通过举办全国性青年学者论坛,在青年学者当中更好传播《中国社会科学》所倡导的学术思想和理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编委会主任王伟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记者王宙/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编委会委员张江出席会议。记者王宙/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编委会委员李培林出席会议。记者王宙/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编委会委员蔡昉出席会议。记者王宙/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编委会副主任高翔主持会议。记者王宙/摄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作工作汇报。记者王宙/摄

 

 会议现场。记者王宙/摄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