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沧海帆影——中国古代的海洋文化
2014年10月17日 07: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0月17日第657期 作者: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走向海洋”的步伐不断加快。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为深入开展海洋历史与文明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提出了重大的课题。有鉴于此,浙江师范大学与浙江省社科联共同举办了首届环东海论坛,邀请中外学者就海洋文化和海洋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讨论。本报同浙江师范大学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合作,刊发论坛的部分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海的诠释:中国传统海洋意识的历史考察

  长期以来,中国被视为典型的大陆文明国家,对海洋缺少应有的认知和了解。其实,自中华文明肇始,便具有陆海两重性。在以中原为代表的内陆腹地孕育出发达的大陆文化的同时,以东南为代表的沿海地区积淀起深厚的海洋文化。两种不同属性的文化基于各自视角认识和看待海洋,形成不同的海洋意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演变产生不同影响。

  海上繁华梦:上海近代国际化大都市之路

  在中国众多沿海港口城市中,上海兴起较晚。从最初不知名的海隅小镇到今天世界瞩目的远洋大港,上海几经蜕变,数度飞跃,开创了一条傍海而起、依海而兴的成功发展之路,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社会走向海洋的历史轨迹。

   超越江南史的东海类型

  江南地理大体呈环状梯级格局:中部水乡,边缘山丘,东缀岛滩。在这些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数千年来生息着不同的地方群体,衍为各具特色的生活形态。岛滩属于其一,是为“东海类型”。

  由陆及海:宋代贸易格局的转型及衍生

  宋代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实行积极开放的海洋政策,可以为国家和民众带来实利,也有助于中外文明交流的发展,促进中国与各国的和谐相处。

  元朝海疆经略的经验与教训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肇建的大一统王朝,其疆域最大时,“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过汉唐而成为空前辽阔的大帝国。“南越海表”一语,揭示出蒙古族这个跨马引弓的草原民族与海洋结下的不解之缘。从军事层面探讨元朝对海疆经略的得失,或许可以令人有所感悟。 

  元朝政权何以亡于海上动乱

  谈起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海洋政策,人们往往将其归因于小农经济的保守性和天朝上国思想的落后性。其实,除此之外,这一政策还与元朝的灭亡有着内在联系。由于东南海上局势动荡,一度强盛的元帝国最终走向覆灭,这给继之而起的明王朝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重视海洋开放的元朝政权何以亡于海上动乱,不妨从海洋经济政策这一角度予以探讨。

  “黑人”在明清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明中期以降,欧洲人经由海路到达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带来了航线沿岸诸国之人。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属于不同种族,因肤色较深,被统称为“黑人”,又称“黑奴”、“鬼奴”、“黑鬼”、“乌鬼”、“黑番”等。不少人后在华定居,成为当地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乱则声讨,治则抚绥”:康熙后期的海禁政策

  从实际效果来看,康熙后期的海禁,并没有影响中国海外贸易的经济利益及优势,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统治的稳定和东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海洋视角中的清政府对台政策演变

  从全球视野来看,台湾位于欧亚大陆与太平洋的结合部,属于陆权与海权两大地缘政治权力中心的交汇点。从海洋角度来看,台湾处于西太平洋岛链的中枢地位,是扼守太平洋航道的战略要冲。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