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时代新变化 探讨社会新问题——《新大众哲学》(七卷本)出版
2014年09月29日 08: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9月29日第652期 作者:

  继艾思奇《大众哲学》、韩树英《通俗哲学》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又一力作——《新大众哲学》(七卷本)9月26日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手推出。

  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新大众哲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主编,众多哲学家历时4年通力合作完成。《新大众哲学》紧扣时代脉搏和实践发展,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新成果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

  9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新大众哲学》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宣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大学、光明日报等理论研究部门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座谈会上,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新大众哲学》的精神内涵、主要特点、时代价值等进行了研讨与座谈。与会者认为,《新大众哲学》的出版对新形势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作出了开创性的探索,为阐释、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了新的标杆。本版摘录了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力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他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迫切需要科学方法的有力支撑,迫切需要坚持学哲学、用哲学,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提高工作水平。

  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 

  首先祝贺《新大众哲学》的出版问世。这套书的编写汇集了哲学界众多专家学者的力量,历经数年的打磨,应该说下了很大的功夫。正如其书名所显示的,这套书的出版,体现了新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新探索和新进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又一可喜成果。

  秉承和发扬艾思奇《大众哲学》的优良传统 

  《新大众哲学》这部大型理论普及型专著的出版,恰逢其时。这部书精心提炼了300个当代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做了精辟的、有说服力的回答。

  积极投身于哲学大众化的队伍中 

  我参加过《新大众哲学》的审稿工作,我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哲学大众化的好的著作,是继艾思奇《大众哲学》之后又一个大众哲学的精品力作。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明通俗读本 

  2013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中说:“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新大众哲学》的出版适逢其时,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哲学提供了一个简明、通俗的读本。

  为哲学大众化补上重要一课 

  哲学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这次在王伟光同志的领导下,花几年的苦功夫,完成《新大众哲学》这样一个大工程,确实是哲学界的一件大事,是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

  架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桥梁 

  《新大众哲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直面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新变革,从总论、唯物论、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展开新的哲学探索,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时代感。该书最鲜明的特点是,不拘泥于传统哲学的框架结构,不追求哲学体系和逻辑表达的严密,不搞教科书式的照本宣科,用具体的事例、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为了大众的哲学探索

  初读《新大众哲学》的深切感受是,这是一次为了大众的哲学探索,也是一场在哲学工作者与人民大众之间的有效对话,更是在哲学与大众之间架起的一座新的虹桥。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面向实践的哲学,是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所以它本质上就是“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将群众学哲学、用哲学推向新高潮 

  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的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人民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共同召开由王伟光院长编写的《新大众哲学》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这是我们向理论先行者致以崇高敬意。

  结构新、内容新、方法新 

  我个人初读《新大众哲学》后有一个突出的感觉:《新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的理论创新之作,具体来讲有三点体会。

  在回归中实现创新

  《新大众哲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成果,它所确立的研究理念、研究方式和方法,所提出的重大问题和关注的重点,所体现的学风和文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来说,将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新大众哲学》在研究上充分体现了这样几个重要的回归。

  让大众的哲学回归大众 

  《新大众哲学》的出版,是贯彻十八大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同时,它也为广大人民群众、各级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部生动的教材。

   “新大众”:突出当代性、问题性 

    《新大众哲学》出版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参与编写令我感到使命重大 

  作为作者之一,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写了《大众哲学》。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在精神生活方面,还有不少困惑、混乱和空白。因此,写一本《新大众哲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完成艾思奇生前的愿望。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