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濒危语言系列之三——蒙古语族之康家语、东部裕固语
2014年09月19日 07: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9月19日第648期 作者:

 

  莫让它们谢幕于不远的将来

  东部裕固语的遭遇,对其他蒙古语族的濒危语言乃至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未来有所启示。一般认为,使用于我国境内的蒙古语族语言共有7种:蒙古语、土族语、达斡尔语、东部裕固语、东乡语、保安语、康家语(部分学者认为,康家语是否为独立语言,尚无定论)。它们均来自原始的共同蒙古语。不过,除了蒙古语之外,东乡语、保安语、达斡尔语、土族语,是活力降低、已显露出濒危特征的语言;东部裕固语为活力不足、已走向濒危的语言;康家语则活力很差,属濒危语言。

  

  蒙古语族语言词汇研究回顾与展望

  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中国蒙古语族语言研究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基于1955—1956年的第一次少数民族语言大调查,所撰写的较多的语言调查报告和简志中,都对其常用词有相关的记录。基于1980年由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组织的第二次调查,所编辑出版的21册《蒙古语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中,对蒙古语族的5种语言和2种方言的各种重要语法现象和词汇进行了准确描写,至今都是较为详细可靠的参考资料。

 

  共同行动 使濒危语言不再“西风残照”

  一些蒙古语族语言走向濒危,对我们不啻于声声警钟。也许如下问题是不得不面对的:在现代化洪流滚滚向前的同时,能否为属于乡土的知识、文化与价值保留一席之地?它们的今天,可能就是某些语言的明天。因而,摸索出一条正确的拯救之路,将具有积极意义。

  

  蒙古语族语言多视角多层级研究势在必行

  蒙古语族语言的不同存在类型,决定了科学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进行多学科相结合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级、多手段的研究。一是,甘青地区蒙古语族的语言关系、民族关系、文化关系研究;二是,达斡尔语和蒙古语的族源关系研究;三是,西北汉语和西北蒙古语族语言的历史关系;四是,从语言资源看河西地区人文社会形成史。

  

  中国正成为国际阿尔泰学研究重镇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东方国家的相继独立和崛起,欧洲东方学研究规模逐渐缩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的发展,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受到巨大冲击,出现了不断萎缩的趋势。相反,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阿尔泰学、蒙古学、突厥学、满—通古斯学等各个学科领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中国的蒙古语族语言研究、阿尔泰学研究,在世界上的学术地位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

  

  国内外东部裕固语研究对比分析

  对于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对东部裕固语的本体描写不够深入,搜集整理的语料不够丰富,由此导致不能深度挖掘东部裕固语中蕴藏的独特语法现象和特征。仅凭有限的语料进行分析归纳,容易人云亦云,也不利于认识东部裕固语的地位和价值。迄今为止没有一部本民族学者撰写的东部裕固语研究著作不失为一种遗憾。

  

责任编辑:武勇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