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北平,一位年轻人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留下《狱中自述》,尽显初心坚定炽烈,今人读来依旧心头一热、感悟之深。
1958年,中国启动核潜艇研制工程,一位年轻人“深潜”三十余载,领导实现了我国核潜艇装备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壮举,他的一生,如同深潜的潜艇,无声无迹,却有无穷的力量。
一位年轻人是李大钊,另一位年轻人是黄旭华。两人所处时代不同、人生相异,却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终身报国不言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无数革命先辈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他们舍生取义、力挽狂澜,为我们涤净旧日污秽,让新日光辉照遍九州大地;他们上下求索、拼命硬干,只为不断向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百余年来,我们取得了极大的建设成就,正无比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当前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长期存在,我们面临的考验也不会比战争年代更为轻松,必须要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党纪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内心的防线就会松垮,根本上就失去了抵抗腐蚀诱惑的“抵抗力”,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出轨越界、罄竹难书的违纪违法行为就会无法避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员干部来说,只有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反观那些违法乱纪的干部,缺的就是这种修为和定力,无一不是从心里破防开始走向堕落的。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就是要党员干部以党纪为“明镜”与准则,正“衣冠”、查不足、补短板,严格自律的行为规范。
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要在斗争实践的不断磨练中形成,需要一辈子学习、提高和践行。作为一名社科网编辑,首先就应当认真学习党纪党章,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自律操守,严守《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人员廉洁从业行为规范》;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持续保持对工作的热情,以认真、仔细、负责的态度完成每一份任务,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我的理想信念与意志,向一名合格的党员标准看齐,把自己的“小我”的理想融入到国家社会的“大”我的梦想之中,坚定走好自己的路,切实担负起时代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