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第七届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发布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本届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分为“文字类”“音视频类”“图片类”“重大辟谣专题”和“优秀辟谣平台(账号)”五个类别。其中,中国社会科学网主创的《【理响中国·漫评】“中国经济放缓论”的荒谬叙事》荣获第七届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图片类)。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因“主题的深刻”与“格式的特别”,是历来鲁迅研究的重点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再阐释空间。小说通过狂人的内心叙事以日记体的自白形式使狂人主体的内面外化,在社会与历史的双重压力之下,其主体意识呈现出被害妄想的精神病肌理,身陷同质性的生命黑暗时间,强...
进入“人人都在/能说”的数字时代,公共传播已演化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大众自主参与和展开的实践行为。参与和行动( 以言行事) 是网络空间主体相互显现的方式,也是数字时代公共传播的本质。作为一种动力要素,公共传播深度嵌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成为个人与社会互动联结的重要纽带。考察中国公共传...
《读史》一诗以文学化的手段典型反映出王安石的史学观,但是只有结合该诗文本本身、王安石的政治主张与活动,以及王安石史学观对宋代史学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才有可能对它作出准确的解读。就文本本身而言,《读史》从历史记忆、历史记载、历史评价、历史研究等多个角度对历史研究的可能性、必要性提出质疑,实质上...
善是事物的本性所趋向的目的,万物都以善为目的。孕育着善之理念的日常人伦深度嵌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回到亚里士多德与霍布斯的自然哲学,尤其是其运动学说中,能厘定当时那些思想家对未知世界的期许、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对人在宇宙中地位的领会。霍布斯关于运动的观点大多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但同时缺...
19世纪的欧洲以法国大革命孕育出的拿破仑战争开局,战后形成的“维也纳体系”奠定了“百年和平”的基本国际法框架,然而,这种和平是以欧洲对外部世界的战争为代价来维持的。随着内含商业优越论的文明等级论逐渐流行,并由于国际法的实证化进一步固定下来,为欧洲人以商业作为战争理由对外发动战争提供了新的...
理解传统中国的家国关系,存在多种方式与角度。在区分“天子”与“王”之理论意义的框架下探讨家国伦理的“一体性”,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家族伦理与政治伦理之间的关系,应由“天之元子”与“民之父母”两方面的譬喻共同组成。由“天之元子”引申出的“兄弟一体”使得天子与天下人之间存在一种隐含的平等可能,...
文学是时代的呼吸,文艺理论绝非纸上的学问,而是通过理论的力量透视和呈现文学反映的时代的精神结构。中国文艺理论经历了传统的“诗文评”向现代学术范型的转换,在此过程中,一代代学者们反思重构传统文艺理论,借鉴吸收西方文艺理论,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只有跳出自身的空转,让文艺理论真正阐释当代文艺...
传统中国思想在理解风俗时,往往着重关注政教对风俗的塑造作用。然而,政教与风俗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天然张力:从王者之教的普遍性与统一性上讲,天下的风俗无疑应以同一性为旨归;而从风俗自然本有的差异性上讲,天下人的生活方式则是复杂而多样的。对此,儒家的态度可以用“风俗虽异,趋向则一”概括之。从儒...
由于创新本身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演化性,使内化于其中的创新能力成为持续激发创新活动的核心驱动力。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逻辑架构,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维持和增强创新主体竞争优势的能力,可视为一种动态创新能力。中国式创新凸显了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谋发展的探索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