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第七届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发布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本届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分为“文字类”“音视频类”“图片类”“重大辟谣专题”和“优秀辟谣平台(账号)”五个类别。其中,中国社会科学网主创的《【理响中国·漫评】“中国经济放缓论”的荒谬叙事》荣获第七届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图片类)。
理解传统中国的家国关系,存在多种方式与角度。在区分“天子”与“王”之理论意义的框架下探讨家国伦理的“一体性”,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家族伦理与政治伦理之间的关系,应由“天之元子”与“民之父母”两方面的譬喻共同组成。由“天之元子”引申出的“兄弟一体”使得天子与天下人之间存在一种隐含的平等可能,...
文学是时代的呼吸,文艺理论绝非纸上的学问,而是通过理论的力量透视和呈现文学反映的时代的精神结构。中国文艺理论经历了传统的“诗文评”向现代学术范型的转换,在此过程中,一代代学者们反思重构传统文艺理论,借鉴吸收西方文艺理论,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只有跳出自身的空转,让文艺理论真正阐释当代文艺...
传统中国思想在理解风俗时,往往着重关注政教对风俗的塑造作用。然而,政教与风俗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天然张力:从王者之教的普遍性与统一性上讲,天下的风俗无疑应以同一性为旨归;而从风俗自然本有的差异性上讲,天下人的生活方式则是复杂而多样的。对此,儒家的态度可以用“风俗虽异,趋向则一”概括之。从儒...
由于创新本身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演化性,使内化于其中的创新能力成为持续激发创新活动的核心驱动力。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逻辑架构,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维持和增强创新主体竞争优势的能力,可视为一种动态创新能力。中国式创新凸显了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谋发展的探索实...
目前,国内某些高校、某些学科的科研实力其实并不弱,但在国内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不多,而是以在国外的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文章为荣。这类发在国外SSCI收录期刊上的文章,大部分只注重讲好故事,不注重提炼理论,顶多套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经验,缺乏对中国实践、中国经验的理论提升。对于这类学术导向和评价...
印度密乘佛教自9世纪以来开启的哲学转向,为密教仪轨修持从根本上确立了大乘佛教见地,赋予其在后世延续与发展的生命力,亦奠定密乘佛教至今仍在大乘佛教体系里占有重要位置的合理性。本文尝试借用一个16世纪的经典藏文文本《六法摄要笔记》,阐明“四释”诠释学理论在“六法—大手印”法系中的广泛应用是如何...
中西传统中都出现过某种程度的反历史思想,但二者的成因与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与知识论,是催生反历史思想的两大主要因素。在中国,反历史思想主要是社会变革现实需要的产物,知识论所发挥的作用居于次要地位;而在西方,反历史思想主要以源自古希腊的本质主义知识论为依据,社会变革的现实...
《中华教育界》是中华书局史上的第一种杂志。围绕该教育杂志之创刊时间,在中华书局史讲述、中国出版史回顾、中国教育史研究中,主要可见1912年1月25日和1912年3月25日两种记录。基于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等多种创刊号的查证、民国元年中华书局活动史的梳理、杂志首卷所载文章与广告信息的疏通,可证《中华教...
无论从千差万别、无可言齐的人类气禀上讲,还是从生生不息、刚健日新的世界变化上讲,早年的熊十力在写作《读经示要》时,都未曾认定一种“人人都是圣人”的大同能够真正到来。直到熊氏晚年在《乾坤衍》中再次重点抉发《礼运》与大同之义时,他才抛开了重重疑虑,将大同视为孔子外王学的唯一目标。熊十力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