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繁荣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
2016年12月23日 08:37 来源:《社科院专刊》2016年12月23日总第372期 作者:本报记者 吕莎

  2009年创刊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今年七岁了。

  七岁的少年刚刚懵懂涉世,而七岁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已在历练中塑成了一份理论学术大报的独特品格。

  如今,它已经成为繁荣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被赋予重要使命;它被全国社科规划办列为项目成果的官方发布平台,越来越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将报纸刊发成果列入学术评价体系;它形成了“学海观潮”、“马克思主义月刊”等一批标识性栏目和版面;它拥有一套确保学术质量和采编质量的完备制度体系,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采编队伍;它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八刊”、“两网”互动融合,全媒体格局的资源优势已经凸显;它对外传播中国学术,影响力辐射全球……

  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报》坚守阵地、亮点频出。

  深入阐释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报纸以组织刊发理论文章、举办论坛等方式深入阐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资讯”版开设“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系列报道,刊发了《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等报道;“评论”版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后,适时推出《党史研究是门大学问》《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抓好理论武装》等重要文章。第十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主题聚焦“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王伟光院长做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报告。

  认真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犹如一声号角,让大家真切感到“哲学社会科学的春天到了!”为深入落实“5·17”讲话精神,《中国社会科学报》开展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系列报道,刊发了《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激发社科研究原创活力》等系列文章,反映了全国社科界的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七一”讲话后,报纸第一时间邀请社科界专家学者畅谈学习体会,在头版刊发综合报道;随后组织4个整版的特别策划——“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这组特别策划的稿件既有思想高度又有充分见解。”学者在给报纸编辑部的信中这样写道。

  不断探索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报纸以“马克思主义月刊”等栏目和版面为平台,刊发了《不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文为代表的系列重要文章,以及《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权话语权》《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现代性问题》等特别策划,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水平,在学界反响热烈。

  报纸立足学术,但从来不乏对现实的热切关注。各版面一年来围绕“十三五”规划、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等社会热点,以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推动学术“走出去”、树立文化自信等学界焦点,以报道、访谈、理论文章等形式进行了多角度、立体化宣传。

  用铅字将重要节点载入史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报纸推出了《风雨兼程为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重要文章。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报纸组织刊发了《在新的长征中弘扬长征精神》《长征: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气质”》等纪念文章。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实地探访,以生动的画面和笔触记录下唐山40年后的发展新面貌。

  2016年9月召开的G20杭州峰会是中国年度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中国社会科学报》共刊发G20主题宣传报道文章逾百篇,邀请多国专家学者阐释峰会的丰富内涵,有力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峰会总结表彰工作所作出的重要指示,“新闻宣传有声有色”,“放大会议效应”。

  “思潮辨析”精彩亮相。该栏目从学术和学理的角度切入,有理有据地对错误思潮的思想脉络、理论舛误等方面进行反思和剖辩。目前虽仅推出《虚无主义的起处》《史学思潮的背后》《历史假设的边界》和《史料运用的规则》四期,但已在学界引发热议,被主流媒体广泛转载。王伟光院长、张江副院长多次批示。

  “学海观潮”矗立潮头。2014年开设的精品栏目“学海观潮”始终矗立在我国学术与意识形态的潮头,2016年新推出了《新自由主义是一种“洋教条”》《大陆新儒家的变异与虚幻》等一批极富学术性、批判性的文章,与“思潮辨析”栏目一道 “辨潮、析潮、弄潮、引潮”,为帮助读者正确认识社会思潮发挥了重要作用。

  勇敢对错误观点举旗亮剑。面对历史虚无主义、西方宪政民主观等错误观点,报纸旗帜鲜明、大胆驳斥,文章有锋芒、有力度,充分展现了其思想性和战斗性。

  逐步实现对学科的引领。报纸通过资讯报道、“思潮辨析”、“学海观潮”、“对话”等栏目,刊发构建中国自主文学理论的主题文章,逐步发挥出报纸对文学等学科的引领作用。

  报刊网论坛资源整合效应明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报刊网融合发展方面,不断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中国社会科学报》不仅编辑纸媒,而且摄制大量学术视频,网络电视节目《社科播报》播放至第280期;在美国发行报纸英文电子版99期,驻外记者对约瑟夫·奈的专访受到广泛关注;报纸内容通过中国社会科学网及微博、微信等多个平台及时推送。同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积极开门办会,今年联合主办了第七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第十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第十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等重要会议。报刊网论坛形成融会互通效应,资源流动整合趋势明显。

  改版后更受读者欢迎。2016年7月,报纸进行改版,在版面设计、栏目设置、版面组合等方面做了改进,得到读者的充分肯定。多位读者致信编辑部,认为改版后“热点问题报道更突出”、“学术争鸣色彩更明显”、“稿件选择更灵活”。

  “社科报既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一个学术探索的平台,还是一个学术创新的平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曹卫东这样评价它。

  2017年即将到来,《中国社会科学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任在肩、信心满满。新的一年,它将继续以坚定的姿态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学术的方式关注理论和现实,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以实干的态度铺筑学术媒体的宽广之路,在报刊网融合发展、拓展传播力上更上一层楼,全面展现中国的学术精神、学术前沿和学术风采。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