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性参与非洲和平与安全”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关注非洲安全 促进和平发展
2016年10月21日 07: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0月21日第1071期 作者:本报记者 吕梦荻

  10月18—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协办的“中国建设性参与非洲和平与安全”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非洲、拉丁美洲及美国的20余名国外专家学者及国内专家学者、政府决策者和相关企业代表等,围绕“中国参与非洲和平与安全”、“西非与几内亚湾安全形势”、“公共卫生、人口流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中非合作”、“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在非企业安全”四个议题展开了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主持了会议,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戴兵、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非洲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理事会前主席法蒂玛·哈拉克(Fatima Harrak)致辞。

  尊重非洲国家主体地位

  中国与非洲是命运共同体,积极支持非洲维护和平的努力,建设性地参与非洲和平与安全进程,是对非洲国家强烈愿望的积极回应,也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的表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表示,所谓“建设性参与”是指中国坚持尊重非洲国家的主体地位,用好“对话”这一中非合作的“黄金法则”。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尊重非洲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历史文化多样性,重视非洲的差异性,以及他们在现代化道路上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支持他们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政治经济发展道路和安全稳定的形势。第二,支持在非盟及非洲次区域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建立和完善集体安全机制,提高非洲的自主维和能力,为外部力量介入非洲和平与安全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合作准则。第三,提供中国自身具有参考价值的治国理政的经验和具有可行性的冲突解决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新烽认为,支持非洲实现持久和平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符合国际社会各方利益,也是主要大国的共同责任。总体上看,非洲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形势相比过去有了明显的好转,但仍不容乐观,要坚持以对话代替对抗,劝和促谈,用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最终实现非洲和平安全形势好转。

  中国建设性参与非洲和平与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非洲国家欢迎中国在非洲和平与安全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奈柱(Charles Onunaiju)认为,应当反思新自由主义改革在非洲“水土不服”的现象,以及西方国家“单边主义”干涉内政给非洲国家带来的灾难。他表示,非洲国家迫切想要走出殖民主义的阴影,自立自强,而“中国经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奉行“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可以依赖的重要伙伴。他希望中国在非洲和平进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赞比亚穆隆古希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迈克尔·穆里基塔(Michael Mulikita)表示,非洲的“军事化”现象是由个别西方大国主导的,中国一直是维护非洲和平的积极力量,在马里、南苏丹的维和部队为当地和平与安全作出了巨大牺牲。法蒂玛·哈拉克希望中国能够积极、长期地参与到非洲打击恐怖主义的进程中来,共同应对非洲严峻的安全挑战。

  标本兼治  综合施治

  根据中国自身发展的经验,“稳定”与“发展”密不可分。建设性参与非洲和平与安全能力的提升就要标本兼治、综合施治,把非洲的和平安全建设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阐释说,“治标”就是直接参与非洲和平安全建设的重大工程。“治本”是指注重非洲发展能力的提升,民生的改善及中长期非洲国内一体化和地区一体化能力建设。

  查尔斯·奥努奈柱对此表示赞同,他将“一带一路”称为连接非洲、贯穿非洲的“包容的网络”,认为中国在非建设的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不仅帮助非洲大陆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也用开放、包容的理念将利益攸关方整合在一起,有利于非洲地区一体化的建设。

  南非人文科学理事会首席研究专家格雷戈里·休斯顿(Gregory Houston)表示,中国需为非洲国家在环境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疾病控制、技术转移以及减少非法境外融资等方面提供帮助。他举例说,青年人的失业问题是非洲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中国在非洲援建的项目雇佣本地人,帮助当地解决就业问题,是大国担当的表现,他希望中国能够多作类似的惠及民生的贡献,把发展带来的益处遍及整个非洲社会。

  《西亚非洲》编辑部主任安春英从提升中非粮食安全领域合作角度发表了看法,认为中非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方面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中非粮食安全合作的重心是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其自身发展能力。

  守望相助  互利共赢

  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宏概括到,中国特色的对外战略核心是发展、合作。它的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选择是和平发展,包括坚持自身的和平发展和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基本原则是合作共赢,构建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主要路径是建立形式多样的伙伴关系,结伴而不结盟,对话而不对抗;价值取向是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弘扬正义。这些理念在中非合作实践中不断得到贯彻和检验,蕴含着建构当代世界和平与安全新方式的丰富内容。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中方主任唐晓阳表示,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运营,这对于扶贫和促进当地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但是,战争风险、恐怖主义威胁、疾病风险等也对在非企业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设性参与非洲和平与安全,也是为了保护在非企业安全。

  来自阿根廷和巴西的学者分别从中国促进非洲一体化进程、南南合作与金砖国家合作等角度阐明了对“互利共赢”理念的赞同。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