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举办2015年青年学者论坛
2015年11月27日 07:33 来源:《社科院专刊》2015年11月27日总第321期 作者:记者吕莎

  本报讯  (记者吕莎)11月19—21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京举办2015年青年学者论坛。这次论坛是对杂志社青年学术实力的一次大检验,也是一场在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等十余个学科之间展开的全方位跨学科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出席论坛并为青年同志做了一场题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学术道路”的学术报告。

  高翔在报告一开始即开宗明义地指出,青年学者必须加强对本学科学术史的学习研究,驾驭学术发展的全局,要将学术史与社会史结合起来,将学术发展置于客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考察。他详细讲述了20世纪中国学术从传统学术到近代学术,从传统、近代学术到现代学术这两次重要转型,即从封建主义学术、资本主义学术到马克思主义学术的发展历程。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学术的诞生和发展,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意义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现代学术的旗帜和灵魂,马克思主义学术是中国现代学术的主流。

  高翔指出,新中国现代学术经历了两次大发展:第一次是从新中国政权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其主要特点是初步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术话语体系。第二次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其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正确地处理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与推动学术繁荣发展的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现代学术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深厚源泉和不竭动力;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加速更新,新的研究成果大量出现。但他同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学科基础理论建设被削弱、盲目推崇西方理论学术、理论脱离实际、学风浮躁等问题。他希望杂志社编辑记者承担起引领当代中国学术的使命,重建学术的尊严,特别是希望青年同志认认真真做学问,认认真真参与到当代学术历史的创造中来,守护好中国社会科学的精神家园。

  论坛讨论环节内容充实、精彩非常。青年学者的发言既有对学术理论的阐释,也有对大家思想的分析;既有对学术历史的梳理,也有对学科转向的观照;既有对历史问题的回应,也有对现实形势的判断……述与评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青年编辑记者的多学科背景更为跨学科、跨议题对话搭建了天然平台,大家乐于分享、敢于争鸣、不讳批评,短短一天半的学术研讨充分展现了杂志社青年学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浓厚的学术理论兴趣、活跃的思维能力,以及对学术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

  高翔全程听取了青年学者的发言与评议,对青年编辑记者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做好知识储备,争当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第二,做好理论储备,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以现代学科的方法视角讨论问题;第三,做好实践储备,将日常工作作为认识时代、社会与自身的实践课题。他还鼓励青年学者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学术史文章。

  参会青年学者表示,编研结合是杂志社的优良传统,研是根,编是责,编辑记者要扎扎实实做学问。通过参加此次论坛,大家经历了一次专业的学术训练,对当代中国学术史有了全局性的了解,更加坚定了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学术研究的信念;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大家愿为守护中国学术的精神家园、推动当代中国学术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新入社人员宣誓仪式在论坛期间举行,这是杂志社多年以来的传统。据悉,这样的新人宣誓仪式在我院尚属首创。“我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一员,我谨庄严宣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忠诚于党的理论学术事业和宣传事业,爱岗敬业,勇于奉献,遵章守纪,保守秘密,严于律己,团结协作,以扎实的工作推进我们共同事业的发展!”新入社青年用庄严的誓词表达了自己奉献学术事业的坚定决心。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主持主论坛,副总编辑余新华、李红岩、孙辉、李新烽出席论坛。杂志社近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参加论坛。

责任编辑:武勇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